近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于官网发布的
《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
引发关注
该公示称,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23) 5号)关于本科专业调整和撤销的要求,我校梳理并征求相关院系意见,依次经相关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党政联席会议、校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拟将英语(专业代码050201)、传播学(050304)、考古学(060103)、通信工程(080703)、软件工程(080902)、环境科学(082503)等6个本科专业向教育部申请撤销备案。
校方回应
中科大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这则公示基于客观事实,之前很多专业就处于事实停招的状态,现在进行一个程序化的操作,是学科优化设置的需要。
这名负责人还表示,拟撤销英语专业也是基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所补做的程序,“之前学校设置授予文学学士,与中科大学校人才培养与定位不大契合。”他指出,这与早前社会上比较关注的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是两个问题,不能相提并论。
在一名中科大招生组成员的印象里,中科大英语专业很早就不招生了,传播学本、硕近两年也在逐渐不招,“科技考古专业他们很厉害,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拟撤销考古学。”对于软件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这名招生组成员表示,这两年的工程硕士确实在停招,所以可能影响到了本科教育。
在此前
中科大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中科大软件学院
曾发布消息
↓↓↓
2022年5月,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我院在征求学科点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学位点予以适当调整与整合。经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报学校同意,自2023级开始,我院不再招收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050300)、英语笔译专业学位(055101)硕士研究生。
今年5月末,中科大软件学院发布通告称,为进一步扎实做好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工作,聚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报学校批准,自2024级开始,我院不再招收软件工程学术学位(083500)硕士研究生,该专业已招收学生按原有专业完成培养。其他现有招生专业保持不变。
925个专业被撤销
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也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记者看到,2022年度被撤销的本科专业925个,其中,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有27所,是2022年高校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
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分别有23所和22所高校撤销。
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广告学等专业高校撤销数量也比较多。
撤销专业完整名单
↓↓↓
看到这么多院校撤销本科专业
这些被撤销的本科专业
还值得报考吗?
简要分析
对于专业撤销,我们应理性看待。近年来我国高校撤销最多的专业,大多是10多年前新增最多的专业。
不过,进一步分析大学学科专业的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具体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
√ 对专业名称变更,推进学科专业交叉或把该专业纳入专业大类招生。
撤销某一专业,并不意味着就不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不少高校撤销软件工程专业,是将其纳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招生、培养,或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实现对传统专业的升级换代。
如,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撤销软件学院合并到计算机学院,同年软件工程专业并入信息科学技术大类专业招生。
√ 专注培养更高层次人才。
撤销本科考古专业,只是不再招考古专业本科生,学校将专注培养高层次考古人才。如中科大,科学技术史博士点(科技考古方向)就还保留。还有前几年,清华大学也曾宣布取消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招生,聚焦培养硕士及以上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 研究生停招倒推本科专业撤销。
对于软件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中科大这两年的工程硕士在停招,所以可能影响到了本科教育。早年,上海交通大学取消了软件工程博士和硕士一级学科的授权点。本科招生中,上海交通大学在闽目前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等。
√ 整合、合理设置专业布点。
不少高校本科专业布点存在类似、重复,撤销专业可以更为合理设置、整合学校资源。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撤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原因是该学校此专业尚有理学布点;福建医科大学也撤销了该校学制七年临床医学专业,因为学校此专业尚有五年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布点。
对于高校撤销专业因理性看待,不能“一刀切”认为是坏事,高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及人才需求变化,撤销部分专业,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的体现。“热门”撤销专业在每个学校的情况也并不一样。更何况,伴随着专业撤销势必会新增一批专业。
今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记者看到,本次各高校申报本科专业500多个,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拟新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华东政法大学拟新增纪检监察专业,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拟新增运动训练专业。如公示通过,这些新增专业最快将于2024年高考时招生。
总而言之,大家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校情况和行业发展具体分析,客观看待专业变化。
来源:教育部官网、澎湃新闻、新京报、海峡教育报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