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江燕
随着福建小记者在新疆昌吉州研学采访交流的不断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繁华闹市,还是乡间田野,一个个烙印着福建印记的援疆项目都颇为瞩目。
产业援疆、乡村振兴、文化润疆……福建援疆正在多个领域不断地取得新突破。
小记者参观腰站子村 宋延林/图
产业援疆 小麦也有大作为
“原来小麦也有博物馆啊!”7月15日下午,小记者一行抵达位于奇台县腰站子村的小麦博物馆,这是福州援疆分指挥部的援建项目之一。
馆长韩乐向小记者介绍有机小麦的特性 宋延林/图
在小麦博物馆内,馆长韩乐热情地向小记者们介绍有机小麦的特性,“小记者们,你们知道,用面粉可以做些什么吗?”话音未落,一旁的面点师傅便拿起一团发好的面团,揉搓两下后,放在嘴边用力一吹,像吹气球般,将面团越吹越大,最终吹成了一个馒头状的气球。
馆长韩乐展示用面团吹成的气球 宋延林/图
围观的小记者们十分好奇,纷纷凑上前去,用手抚摸光滑的面皮。“太神奇了!软软滑滑的,还戳不破!”小记者陈一书惊奇地说道,通过参观小麦博物馆,他第一次这么详细地了解到小麦的“前世今生”,由此也能感受到奇台当地的农业发展。当然,最令陈一书感到骄傲的,还是因为这个项目和他有着“特别的缘分”——“我们都打着福州的烙印”。
据了解,福州援疆分指挥部发挥奇台产业优势,以产业电商为突破口,创立“奇台面粉”公共区域品牌,不断拓宽奇台县及昌吉州特色产品外销渠道。产品销量提升后,福州援疆分指挥部又帮助建起3200平方米的村游客接待中心,让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
文化润疆 让艺术扎根山脚
福建援疆在文化润疆等领域也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力求直抵人心。
7月16日,40名小记者来到位于吉木萨尔县新地乡的小分子村。小分子村位于东天山脚下,由于当地风景独具特色,是画家写生的热门打卡地,因此村子更常被叫做“画家村”。
画家村不仅有画,还有无数福建援疆干部的努力和政策扶持。
今年4月,由厦门援疆分指挥部重点打造的文化润疆项目——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在新地乡画家村正式揭牌成立,助推文化润疆工作迈上新台阶。
小记者体验绘画 宋延林/图
在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小记者一行一边欣赏美丽的画作,一边听老师讲授绘画的基础知识。随后,小记者们便尝试用画笔和颜料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画作。
小记者在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参观、学习 宋延林/图
小记者张念佳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在本次研学过程中看到的火烧云景观;郑庄兴也用画笔记录下了新疆江布拉克景区的美丽风景;王瑾熙则画了束小花送给自己……活动的最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要将这幅画作和关于新疆的回忆一起好好珍藏,留作纪念。
小记者参观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 宋延林/图
当天,小记者一行还来到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了解北庭历史文化、故城遗址发掘、文物保护以及丝绸之路的起源及历史演变等。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