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丹萍 林良标 文/图 通讯员 颜彩虹
10月20日,10名来自德国的永春白鹤拳弟子正在永春县五里街镇翁公祠寻根习练。带队的魏玉荻60岁,这是她第十五次来永春了。这次来,她还带了4名新弟子。永春白鹤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13年来了15次
每回都带新弟子来学习
20日上午,正在永春县五里街的翁公祠武术馆里认真习练白鹤拳的魏玉荻告诉记者,这已是她第十五次来到永春,从2012年第一次来永春学习白鹤拳,至今已有13年。“我每天都会练习白鹤拳,坚持了十几年,刚开始我学习的是空手道,后来我的师傅哈奇了解到空手道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老师就想来中国了解武术的起源。哈奇老师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就要探寻本源,白鹤拳的灵魂和根在永春。”她说,哈奇老师每年都会带队到永春拜师学艺,研习原汁原味的白鹤拳,了解丰富的中国文化。自从接触了白鹤拳,哈奇老师就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很想学习白鹤拳的所有招数。她每次跟着哈奇老师来中国,都会向馆长潘琼琪师傅学一些新的招式。潘师傅也帮洋弟子们纠正一些脚步和拳法,这样,他们回到德国后,再教给德国那边的白鹤拳弟子。

洋弟子在练永春白鹤拳
永春县五里街的翁公祠武术馆馆长潘琼琪表示,这些洋弟子几乎每年的10月都会来到永春习练白鹤拳半个月左右,已坚持了十多年。他们习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呼吸、肘部和脚步动作不够规范,每次来,自己都会给他们纠正,他们这次已经来了十天左右了,进步很明显。
在海外,永春白鹤拳的洋弟子们纷纷成立白鹤拳武馆,以寻找同好,光大永春白鹤拳。永春白鹤拳在德国、西班牙、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有武馆,欧洲一些大学也设有白鹤拳俱乐部,常年学习白鹤拳的学员达数万人。
“我们在德国的武馆现在有100多个学员,每次来到永春,我们都有收获,这次来学习白鹤双刀,我很喜欢。”魏玉荻表示,学习白鹤拳让她的身体很好,自己也十分热爱,会一直坚持习练,带出更多的徒弟。

跨国夫妻切磋白鹤拳
因“拳”结缘
跨国夫妻拳脚间的文化共鸣
在一群习练白鹤拳的洋弟子中,一抹中国身影格外亮眼——来自杭州的葛天韵,她正与德国丈夫尼尔斯切磋招式。在习拳13年的尼尔斯指导下,她的动作刚柔并济、有板有眼,已然练出了白鹤拳的几分精髓。

潘琼琪展示德国洋弟子的习练笔记
葛天韵在德国生活已11年,2021年与尼尔斯相识,今年6月携手步入婚姻。这位30岁的德国丈夫,从17岁开始便一头扎进白鹤拳的世界,13年的坚持让他成了妻子眼中“习拳时超帅”的人。也正是这份热爱,让葛天韵去年主动开启白鹤拳学习之路。“练了一年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她笑着说,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永春,而这一次,她更加深入触摸到了永春白鹤拳背后深厚的文化根脉。而尼尔斯从17岁到30岁的坚守,印证了中华传统武术跨越语言与地域的吸引力。这对跨国夫妻,正以拳脚为媒介,让永春白鹤拳的文化火种在中外交流中持续传递。

一场特殊的“归家”仪式在永春拳协会举行
欧洲“洋弟子”
在永春有了“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永春县积极推动白鹤拳文化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武术赛事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关注。

洋弟子与馆长潘琼琪、永春拳协会工作人员合影
10月17日,一场特殊的“归家”仪式在福建永春县永春拳协会举行,来自德国永春翁公祠分馆的10名白鹤拳洋弟子接收了一把象征“传承与归属”的钥匙。这把钥匙不仅为德国弟子开启了回家之路,更连接起一个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永春白鹤拳传播网络。目前,永春白鹤拳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近百个教学点,形成了一张独特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网。此次,永春拳协会向洋弟子赠送了永春拳协会的象征性钥匙,设立了欧洲永春白鹤拳社团联络处办公室,这意味着洋弟子们从此在永春有了自己的“家”,进一步增强了永春白鹤拳弟子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这次授予洋弟子的钥匙,不仅是一地一馆的归属,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语境下的创新性发展。当永春白鹤拳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它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既需要坚守根源的定力,也需要拥抱世界的胸怀。
编辑:李焕泉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