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文 学校供图
4月25日,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获悉,泉州在全省率先印发《泉州市青少年体育人才“一条龙”贯通培养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公布首批87所试点学校名单(含校区、教育集团),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构建起“小学打基础、初中抓衔接、高中促提升”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此次试点以足球、篮球为首批项目,未来将逐步拓展至棒垒球、乒乓球、啦啦操等,计划通过两年建设周期形成可复制的体教融合模式。针对训练资源不足问题,鼓励87所试点校“共享教练员”。
泉州一中学子在绿茵场上竞技
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篮球运动
科学构建“1+3+6”垂直培养体系
据介绍,《工作方案》明确建立“1所优质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的紧密型体育人才培养共同体。以高中为“龙头”定方向,初中为“龙身”强衔接,小学为“龙尾”重基础,三学段按体育运动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分层制定目标。小学阶段侧重兴趣培养与基础技能普及,初中阶段强化专项技术训练,高中阶段对接省级以上竞技赛事标准,形成“学段互通、课程衔接、评价一体”的立体化培养网络。
下一步,泉州将推动与高校共建人才输送通道,探索“文化素质+专项技能”综合评价升入本科院校机制。
建立“年度考核+动态淘汰”管理制度
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将建立“年度考核+动态淘汰”管理制度,重点监测学校体育场馆达标率、人才输送数量及竞赛成绩等核心指标。试点校需每年提交包含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校际交流记录的“成长档案”,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学校将被移出名单。
为强化体系运行效能,泉州市构建“教育部门统筹、学校主体实施、高校专业支撑、社会协同保障”的四位一体协作模式。近期,泉州市教育局将出台《泉州市青少年体育人才“一条龙”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需统筹区域资源调配,试点校须制定跨学段衔接课程方案;同时引入教科研机构、高校专家团队组建“智库”,定期对训练计划进行科学论证。针对训练资源不足问题,鼓励试点校“共享教练员”,探索由体育部门选派专业教练驻校指导,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试点校学生免费开放,破解“放学后无处训练”难题。
首批87所试点学校名单:
编辑:陈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