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新闻详情

泉州(晋江)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建昌:把闽南民俗融入木版年画

2025-08-20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 文/图


近期,泉州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泉州(晋江)木版年画的传承人蔡建昌名列其中。


蔡建昌


木版年画是融雕版印刷工艺和彩绘工艺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泉州(晋江)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最为兴盛,以师徒相承的传统授艺方式代代延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木版年画所处的生态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印刷逐渐取代手工印刷,人们张贴年画的习俗也日益减少,其传统实用功能虽逐渐弱化,但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却愈发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蔡建昌,晋江市东石镇人,1955年出生,4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木版年画的创作与研究道路上。他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作品被浙江美术馆、福建省漆画艺术馆、漳州灯谜博物馆等收藏。


传统木版年画《门神》


作品《泉州戏曲“五朵金花”》


日前,记者来到蔡建昌家中,他正耐心地指导一名学生制作版画。学生叫颜铭辰,是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工艺美术系大二的学生,老家也在东石,经家人推荐来做暑假社会实践。“看了这些作品感觉很不错,就来学习了。手上这个是蟳埔女头饰作品,已经做了第四天,这次学完,等寒假还会来学习。”颜铭辰的话语中满是对木版年画的热爱与期待。


蔡建昌(右)指导学生制作木版年画


在创作方面,蔡建昌有着独特的理念。“在继承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我致力于木版年画的研究、创作与创新。以表现闽南风土人情以及农村新面貌来体现时代精神,在每一幅不同内容的画面中,我尽量用闽南元素糅合个人感受和想象,传递出闽南文化的深层美感。”蔡建昌说,作品只有真情实感的释放,才能真正打动人。


“木版年画从早期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逐渐发展为祈福消灾和欢乐吉庆、装饰美化环境、烘托节日氛围的民俗活动,重在表达民众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蔡建昌说,如今的木版年画,保持了传统民间美术造型观念和色彩观念,常用图式较为固定,进而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特征。


蔡建昌制作最新的作品:闽南博饼


蔡建昌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家乡的民俗风情。他介绍,最早的木版年画源于平安符,因为当时手写平安符需求大,便雕在木板上印制。他把端午节“嗦啰嗹”做成木版年画,还在创作中秋节博饼的木版年画,将生活中的节日以木版年画的方式呈现。他还把戏剧脸谱刻在木版年画里,做成一组生旦净末丑的作品,将泉州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南音、木偶戏等组成泉州戏曲“五朵金花”,融入一幅作品中,独具特色。



编辑:陈悦瑶

审核:林洪涛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