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10月至11月,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将携多部经典剧目开启“秋之旅”全国巡演,先后登陆江苏无锡、北京、江西抚州及广西南宁四城,参与国家级戏曲展演活动,为观众呈现跨越千年的梨园戏艺术魅力。此次巡演涵盖传统折子戏与新创剧目,全面展示这一“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的传承与创新成果。
参与多个国家级戏曲展演,呈现梨园戏艺术魅力
10月12日,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折子戏《董永·摘花》将亮相中国剧协“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该剧以“摘花仙”与“种花人”的浪漫邂逅为主线,融合载歌载舞的表演程式,展现梨园戏细腻典雅的艺术特色。此次演出由福建省戏剧家协会选送,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荐,将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演绎这段槐荫树下的传奇姻缘。

展演现场
11月1日至2日,梨园戏上路流派经典剧目《王魁》将参演北京“第十二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该剧改编自宋代南戏《王魁负桂英》,但以罕见的大团圆结局独树一帜,被誉为“南戏首本”。演出将在繁星戏剧村连演两场,呈现宋元戏曲的文学价值与舞台生命力。

展演现场
11月11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的《朱文·赠绣箧》将在江西抚州展演。此剧源自《永乐大典》仅存的“海内孤本”,讲述书生朱文与鬼魂娘子跨越阴阳的凄美故事,其文本与表演形态保存了南宋戏文的原始风貌,学术与艺术价值并重。
通过多元舞台,见证古老剧种创造性转化
南宁站则将呈现“一传统一创新”两场重磅演出。11月18日至19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促织记》登陆“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该剧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以梨园戏程式重构“人化蟋蟀”的荒诞寓言,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11月21日,唐代戏弄遗存《事久弄》亮相“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以诙谐歌舞演绎梁祝故事中的书童趣事,展现古南戏的民间娱乐基因。

展演现场
此次巡演横跨南北,既有《摘花》《王魁》等传承数百年的流派经典剧目,亦有《促织记》等探索戏曲现代性的新作。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多元舞台,让观众感受梨园戏‘十八步科母’的程式之美,更见证这一古老剧种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
梨园戏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音乐、表演及文本体系完整保留了宋元南戏特征,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
编辑:肖辛怡
审核:袁丽群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