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新闻详情

泉港涂坑古村落:聚族而居,六百年生生不息

2025-09-04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 文图


在泉州泉港区后龙镇,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涂坑村。村子的房前屋后写满了故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提古井水酿酒,村落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据《惠安县志》记载,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涂坑村刘氏祖先刘宗孔从莆田迁居于此,至今已繁衍后裔24代。刘氏家族聚族而居,秉持着崇文尚武的传统,重视伦理道德,追求和睦相处,恪守礼仪规范,勤于农事桑麻。在家风熏陶下,人才如繁星般闪耀。历史上,中进士者13人,庠生、秀才、贡生等达70余人,更有官至将军、翰林等众多要职者。


“祠堂口街、施布口街,厦门口市码头,屿仔壁港,形成古村落两街一港一码头。”据涂坑村委会肖素萍介绍,涂坑村的传统建筑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民居、祠堂、宫庙、书院、戏台、亭阁、古井等古建筑物,绝大部分是清代建筑。原有40多座古大厝,如今仍有27座保存较为完整。


近日,记者走进涂坑古村,仿佛踏入了一个活态的历史博物馆。村里人在祠堂街那口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祠堂井里提水浇菜、酿酒,老人们则在家门前悠闲地泡茶聊天。走在石板路的祠堂街,有酿酒、木雕、小百货铺子等,还可以在怀旧电影室看一场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一幅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古村落画面迎面扑来。


一座古厝,有100个门、99个窗、11个天井


旗杆厝,即刘端弘故居,闻名遐迩的“刘百万大厝”,是涂坑古民居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一眼望去,庭院中14对旗杆夹杆石整齐排列,彰显着门庭的显耀。这座大厝坐西北朝东南,采用三进五开间外加双护厝的布局,石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据记载,古厝共有100个门、99个窗、11个天井、42间房。房屋建筑上的木雕、泥雕、石雕、砖灰雕等工艺精湛绝伦,门埕宽阔大气。


除了“刘百万大厝”,绣花楼、提督府、肇元进士第、长春堂药铺、来铺当铺、建珍大厝、施布当铺等都是值得探寻的古建筑。如今的肇元进士第已开辟为涂山文化馆,成为展示涂坑村深厚历史文化、海商聚落、非遗文化等的综合性展馆。


“小时候村里人多,每天都有人从家门前的这条路走过。”73岁的刘老伯一直住在祠堂94号老房子,每天骑着脚踏车买菜、煮饭,跟认识的人坐在家门口泡茶、话仙,看游客来村里参观。这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是涂坑村生活气息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统建筑与人文情怀的完美融合。


“涂坑村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戏剧‘土坑戏’、泉港北管、剪纸等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肖素萍介绍道,这些民俗文化是涂坑村人民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生动体现,承载着村民们的欢乐与梦想。


涂坑村古厝密集,建筑类型丰富多样


村里的一口600多年的古井,现还在使用


村里有放映机,可看老电影


古厝里精美的石雕和木雕









编辑:周德庆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