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新闻详情

蔡崇达新书《草民》在泉州首发,为故乡三部曲画上句号

2024-06-16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文/图


6月15日,蔡崇达《草民》新书发布会暨沙龙对谈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圆满举办。《草民》是继《皮囊》《命运》之后,蔡崇达“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为他深情书写十年的金色故乡,画上圆满的句号。


新书发布会在泉州举办

是对家乡赤忱的热爱


“各位家人,我回来了!”15日下午,在发布会上,蔡崇达深情问候道。从《皮囊》、《命运》到《草民》,蔡崇达一直在写家乡,他感恩自己能被家乡泉州塑造,构建了他内心的秩序,支撑着他生长,使他成为家乡的一部分,他就可以代表家乡向远方生长。因此,新书《草民》作为金色故乡的最后一本书,发布会选择在泉州举办,这是蔡崇达对家乡一片赤忱的表达,也是他对家乡饮其流者思其源的深厚情谊。


蔡崇达新书《草民》在泉州首发


与《皮囊》《命运》一样,《草民》围绕着福建泉州沿海小镇东石镇徐徐展开,讲述“东石镇宇宙”中一群人生老病死的故事。《草民》由七个颇具神性的故事构成,这七个故事相互独立,但其中的人物却又互相关联,看似是个人的故事,实际上它们却像草根一样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写的是东石镇上的故事,却能让读者从中看见自己的故乡,在“东石镇宇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新书发布会现场


在《草民》这部作品中,蔡崇达塑造了一大批丰富生动的人民形象,他们是一群如草芥般生存但又像野草一样坚韧生生不息生活的群体的感人形象,既平凡无奇如同大家身边的普通人,却又有着各自离奇曲折的传奇人生,他们有的向海而生,努力书写自己的命运,永远生活在积极乐观的状态中,他们身上的生命力以及面对人生困境和苦难所表现出的坚韧智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式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豁达豪迈的人生观。


蔡崇达坦言,新作品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其实写《草民》写得很辛苦,一开始我本来已经写了7万多字,后来全删掉。”《草民》创作之初,蔡崇达试图用精致的语言去表达,但又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有点像“衣锦还乡”,为了回到最“草民”的状态,蔡崇达又剔除掉华丽的词语,用更准确而质朴的文字替代。


新书发布会现场


“写完《草民》后,我生了10个月的病,前天第一次读了新书《草民》,边读边哭,里面很多人物都是我的家人。”蔡崇达分享道。他觉得,很幸运能用文学的方式留住家人,把这个故乡记录下来,希望故乡能成为很多人随时可以容纳自己灵魂的地方,随时可以去寻求支撑,希望大家打开这本书后,回到自己的来处,能永远有家可回,而文学的意义就是让大家永远有家可回。


以独特美学塑造文学故乡

更具人类审美价值

蔡崇达出生于泉州晋江东石镇,在泉州完成学业到省外工作,曾任职新周刊、三民生活周刊、周末画报等国内知名媒体,他虽常年旅居在外,但是他的心灵始终不曾离开故乡,始终对故乡怀有深厚真挚的情感,并将思乡爱乡之情汇聚于笔端,此前推出具有闽南地域文化的书籍《皮囊》《命运》。2014年出版的《皮囊》创下500万的销量,2022年出版的《命运》也是创下了近百万的销售奇迹。蔡崇达也成为近年来国内现象级的80后作家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草民》是蔡崇达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该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学、当代、花城等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


“蔡崇达先生的写作一直以故乡为根源地,他笔下的故乡也不仅仅是他童年记忆里的那个原生态故乡,而是作者站在社会、历史和人物的制高点上深情回望故乡之后,以其独特的美学塑造的文学故乡,这个文学故乡远比记忆里碎片那个真实的故乡更为博大,更为丰富,更具人类审美价值。”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说道。


而从《皮囊》到《命运》到《草民》三部曲,蔡崇达书写的都是泉州故事,他用智慧和文字的力量为家乡泉州与世界构建起了一座桥梁,让家乡泉州在文学领域打开新的篇章。“他的作品写满了泉州这座城市的闽南市井烟火,他笔下生动的人文让我们看到了泉州这座城市人们的坚韧与拼搏、纯朴与热情,让文化气、烟火气成为泉州这座城市最生动也最鲜活的文化底色,并且打开了局域限制,让它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泉州市文旅局局长吕秀家说道。


据悉,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指导,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福建省作家协会 、广州出版社 、果麦文化主办。



编辑:潘潘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