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文 部门供图
伯努利旋转环在气流中不停转动,液氮接触空气瞬间化作“白雾”,“空气大炮”隔着几米远就能击倒塑料杯……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围在实验台前,瞪大眼睛看着“空气大炮”将纸片“轰”得瞬间飞起;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营员们分组协作,小心翼翼地复刻马德堡半球,当两个铜制半球被抽去空气后,几名同学合力也拉不开,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叹。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泉州教育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市科协、科技馆,为全市各地的中小学生量身打造了10余场免费科学夏令营。
实验秀点燃孩子的科学热情
科学实验秀轮番上演,点燃营员们的科学热情后,更多奇妙实验接踵而至。在《神奇的大气压》课堂上,倒立的水瓶里,水像被无形的手托住般不滴落;装满空气的塑料袋猛地蹿向空中,像支迷你火箭;玻璃瓶里的糖果被气球膜封住,任凭怎么倒都“粘”在瓶中……孩子们边动手操作边记录,在师生互动中,指尖的触感渐渐化作对原理的懵懂认知。

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几名同学合力也拉不开实验器材。
而在“展厅探秘”环节,营员们的好奇悄然转向主动探究。走进“太空探索”展厅,孩子们不再是被动观看,而是带着问题驻足航天器模型前:“宇航服头盔是不是为了抵抗太空低压?”“航天器冲出大气层时,外壳要扛住多大气压?”他们围着展品讨论,对照说明牌琢磨,甚至拉着辅导员追问,那些脱口而出的疑问,成了探究的起点。

“自制马德堡半球” 环节,同学们猜想、设计、动手复刻,深化对大气压理解。
在结营分享会上,孩子们的探究思路愈发清晰。“高山煮不熟鸡蛋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也低!”“马德堡半球实验真厉害,原来大气压力这么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眼里闪烁的不仅是兴奋,更有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与思考。

营员们动手体验大气压强科学实验。
“科学的种子,往往就在一次好奇的观察、一次大胆的尝试中萌芽。”泉州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蔡玉霖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夏令营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像科学家一样观察、提问、尝试;能脚踏实地,用双手验证猜想,用实验探索真理;更能在团队中学会协作,让科学兴趣成为创新的动力。
科学夏令营实现全市全覆盖
据介绍,作为泉州市教育局今年暑期的重点工程,本次科学夏令营实现了全市的全覆盖。从7月底启动到8月中旬收官,活动按区域分批开展,每县(市、区)为期1天,每批40名营员走进科技馆。不同地区的孩子带来了不同的探究视角:来自沿海县的学生对“海洋气压与洋流”特别感兴趣,山区县的学生则更关注“海拔与气压的关系”,这些差异让课堂讨论变得更加多元。

科学实验秀现场。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受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购买服务+馆校社联动”的创新模式,为科学教育的规模化实施提供了保障。今年暑假,泉州市教育局积极联合泉州市科协,采用“购买服务+馆校社联动”模式,免费为全市的中小学生代表量身定制了科学夏令营活动。不仅如此,泉州还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自主开展暑期科学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包括夏令营在内,泉州市已组织无人机、机器人、生物学等30多个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20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次。
下一步,泉州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化“馆校社联动”模式,拓展科学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建设区域性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开发更多本土化课程;升级科技馆的互动展品,让“沉浸式学习”常态化;联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孩子们搭建更专业的探究平台。
编辑:郭寿权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