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新闻详情

拜师仪式、提线木偶艺术展!来泉州苏廷玉故居,感受非遗魅力

2024-03-12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林良标

实习生 王智俊 文/图


3月11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通政巷“坊间夜肆”启动仪式暨“悬丝偶艺 指掌乾坤”林文荣传统提线木偶艺术展及收徒拜师仪式在苏廷玉故居顺利举行。


此次活动以“坊间夜肆”——放肆拥抱传统“巷由心升•巷游新生”为主题,通过创新形式,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让古巷焕发新生。连日来,通政巷“坊间夜肆”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宋元文化盛宴。


相公踏棚仪式现场(部门供图)


起鼓、众弟子喝唱大栾呾、踏棚、林文荣叩拜相公爷、辞神、众弟子叩拜相公爷……活动现场举行了著名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林文荣收徒及海内外徒弟传统拜师仪式,在场市民游客见到了传统的相公踏棚仪式,完整规范严格的祖祭仪式,颇具仪式感,令大家赞叹不已。


林文荣与弟子们的合照(部门供图)


此次拜林文荣为师的偶戏弟子共十二位,他们来自台湾、北京、深圳以及泉州等地,大家皆有诚意拜于艺术家林文荣门下,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1991年出生的台湾台北人郭建甫,10岁时开始接触学习偶戏表演,20岁创立“不贰偶剧“剧团,擅长古典布袋戏盔帽衣饰制作。2008年,他在台湾师从陈锡煌老师学习布袋木偶操作及各种工艺制作,而后在2013年,跟随陈锡煌来到泉州认识了林文荣,此后每年都会来一两趟泉州,向林文荣请益傀儡戏文史资料,并学习传统提线木偶仪式。“林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在我求学的过程中,他倾囊相授,相对专业的提线木偶班来说,我的基础较薄弱,他都会很耐心地教我。”郭建甫说道。


另一位台湾弟子则是蔡远进,是金门金西堡傀儡戏剧团团长蔡甲庚之子,他于2006年接手剧团后更名为金门傀儡戏剧团,剧团致力传统艺文推广,以风狮爷为背景,创新傀儡戏剧目《风狮爷传奇》。曾获《金门县传统傀儡戏》文化资产保存单位、金门文化奖与金门第一届杰出演艺团队。2023年荣获金门杰出演艺团体奖。


林文荣精通传统提线木偶各行当的表演和唱念技艺


今年77岁的林文荣,是国家二级演员,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曾担任泉州市木偶剧团副团长,中国木偶艺术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他自1961 年入泉州木偶剧院演员训练班,1964年到剧院一团实习,精通传统提线木偶各行当的表演和唱念技艺,继承传统表演程式。同时精通提线木偶的组装制作,为泉州提线木偶艺术传承做出不少贡献。对于此次举行的拜师仪式,林文荣很是高兴。“能和一群同样痴迷提线木偶的年轻人呆在一起,是件开心的事。”林文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一尊尊生动形象的提线木偶被挂在墙上


在苏廷玉故居内,“悬丝偶艺 指掌乾坤”林文荣传统提线木偶艺术展同步开展。记者见到,墙上挂着一尊尊生动形象的提线木偶,所展的木偶作品,皆为林文荣毕生珍藏作品,共46尊提线木偶人物,有正旦白绫、彩旦却老、笑生、老外、武关等戏剧形象。每尊木偶身高通常2尺左右,其构造为头像、手、足,皆系木质雕刻,身躯之胸腹由“篾笼”裹布。每尊木偶身上设置8至16条提线,有时多至36条。线分若干组,木偶的一举一动,全凭木偶演员用五指完成。



编辑:小严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