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林思敏
10月23日晚,泉州历史名人民间文艺秀在府文庙广场举行,这场融合泉州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文艺秀,让市民群众在视听交融中,重新认识了十位与泉州渊源深厚的历史名人。
当晚7点30分,演出正式拉开帷幕。演出中,南音、提线木偶、泉州讲古等形式轮番登场。
“俯仰之间,得此小诗,愿与诸君共赏。”沉稳的声音响起,但见一位身着绯红官服的“朱熹”缓步登台,这位曾多次游历泉州、讲学兴教的南宋大儒,仿佛穿越时空亲临现场。弦管悠扬间,泉州市第七中学与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的学生以千年南音演绎《春日》,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哲思谱入古调。
“当我用闽南语讲述时,那些故事仿佛活了过来,更能打动人心。”黄清辉木偶制作工作室带来全新创排木偶剧《焚书断线》,世界级非遗“提线木偶”与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焚书》相遇,在丝线牵引间,将李贽生命最后一夜与送餐衙役的灵魂辩论搬上了舞台。


演出现场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演出在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送别》中落下帷幕。洞箫声远、压脚鼓轻点、四宝清亮,孩子们在古老乐器与现代编曲的交融中,将弘一法师(李叔同)创作的这首经典唱出动人新意。
据悉,本次展演围绕李贽、韩琦、郑成功等十位与泉州渊源深厚的历史名人,以提线木偶、南音等十二项非遗形式进行创编,不仅生动呈现了名人精神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通过校地合作、活态展演的方式,增强社会对泉州历史名人及非遗保护传承的关注,推动濒危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编辑:潘泽彦
审核:白彩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