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蓉 黄晓燕
泉州市区笋江大桥、黄龙大桥、顺济新桥的人行道上,垂钓现象时常发生,本报记者一直在关注此乱象,也曾多次联系相关部门到现场处理。然而,近日又有多名读者反映,桥上的钓鱼者又多了起来,密密麻麻的鱼竿一字排开,大桥俨然成了“钓鱼台”,不仅阻碍交通,而且影响市容市貌。对此,在即将到来的泉州两会前夕,民革泉州市委会也关注了关于发展特色休闲渔业方面的话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垂钓乱象】
——人行道上布满鱼竿 市民正常通行受阻
6日上午,海都记者在田安大桥人行道看到,一名男子摆了六根鱼竿在桥上垂钓。由于鱼竿必须斜立在人行道上,导致人行道的大部分位置都被鱼竿占用,行人如要通行,要么需避开鱼竿,要么需跨过鱼竿,导致正常通行受阻。
一男子在田安大桥人行道上钓鱼
记者在笋江大桥、黄龙大桥看到,垂钓者们一边等着鱼上钩,一边在聊天,有时候路过的行人想要买鱼,他们还会做起买卖。为了便于钓鱼,那些垂钓者不仅占了人行道,甚至把机动车停在大桥的机动车道上,过往车辆只得避开行驶。他们的行为,显然对桥上的“禁止占道垂钓,违者依法处罚”警示牌视若无睹。
——笋江公园有市民“跨栏”钓鱼
2023年11月1日,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微信公众号曾报道,(泉州笋江公园发生这一幕!市民直呼:太危险!)在泉州市区笋江公园漫步道上,总能看到垂钓者的身影。记者走访看到,在靠近江边的漫步道上,多名垂钓者一字排开,两三米长的鱼竿依靠在桥梁护栏上,二三十米的鱼线垂入江水,有的垂钓者“一心多用”,一个人就架了五六支鱼竿,饵料、小板凳、背包等工具凌乱地摆放在护栏旁边,使得本就不宽的漫步道更拥挤、更杂乱。
笋江公园内有人蹲坐在江堤陡坡上垂钓
记者沿着笋江公园漫步道走了一圈儿,粗略一数,就发现了65把钓鱼竿,这些鱼竿的主人或三五成群,或独自垂钓,散落在江边的各个地方。不少垂钓者在等待的过程中,扎堆在一起抽烟、嗑瓜子。最为危险的,当属那些直接跨过护栏,蹲坐在江堤陡坡上垂钓的市民,陡坡下尽是成片的滩涂、淤泥和杂草。在笋江公园江边的栏杆上,“水深危险”“禁止垂钓”的标语随处可见,但在垂钓者的眼里,显然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
针对笋江公园江边垂钓现象,记者采访了管养单位泉州市滨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园的湖边、江边都是不允许钓鱼的,他们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巡逻,一旦看见有市民钓鱼,便会上前进行劝阻,但效果甚微。“常常是刚把他们劝离,没过一会儿他们又偷偷溜回来,我们没有执法权,有时感觉也挺无奈的。”工作人员说道。
【市民声音】垂钓也是一项运动 钓鱼爱好者盼望建钓鱼台
垂钓现象屡禁不止,与其堵不如疏,既然市民有垂钓的需求,相关部门何不建设专门的钓鱼台供市民使用?
泉州苏先生是一名垂钓爱好者,闲暇时经常会约上几位好友一起去垂钓,但经常找不到垂钓的好地方,当看到有人在天安大桥上垂钓时,他便有样学样地在大桥钓鱼。这几年,有关部门加大对大桥垂钓现象的整治,他也知道在大桥上垂钓存在安全隐患,可实在没地方可以进行垂钓。苏先生说,如果有专门的钓鱼台,他愿意到钓鱼台垂钓,至少在安全方面比较有保障。
同样是钓鱼爱好者的刘先生说,在他看来,钓鱼是一项体育事业,也是一项令人身心愉悦的运动。泉州拥有最美海岸线,如果能在沿线设置一些钓鱼区,或者做成文旅项目,相信会受到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欢迎。他也希望能够设立专门的钓鱼台,如此一来就可以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钓鱼,分享钓鱼的经验。
【委员呼吁】发展休闲渔业 提供多元化的现代休闲产品
泉州作为滨海城市,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悠久的海洋文化。泉州的休闲渔业应顺势而为,为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现代休闲产品。泉州很早开始就提倡发展休闲渔业,但时至今日,乡村休闲渔业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民革泉州市委会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
1.重视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规划并落实乡村休闲渔业建设,走特色化渔村发展道路。加强对泉州市渔村情况进行统一调研、摸清家底,深挖各渔村的特色和优势渔业资源、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注重保持乡村风貌,规划培育特色鲜明、多样化和本土化的休闲渔业项目。
2.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休闲渔业基础设施。由海洋渔业部门牵头,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从政策层面对休闲渔业用海、用船等予以保障。制定乡村休闲渔业发展扶持政策,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完善游船码头、游艇码头、港口等海上交通设施,配套道路、环境等旅游基础设施,补齐发展休闲渔业的基本要素。加强部门协作,创新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推动城乡、产城、文旅融合,建立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政府主管、企业运营、村民参股的发展模式。
编辑: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