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双十一”购物狂欢落幕,收取快递的高峰期随之而来,而骗子们也伺机而动。近日,一种以“快递签收”问题为切入点的诈骗在泉州频发,已有市民损失数万元。11月13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布紧急预警,揭秘此类骗局的新手法,提醒市民接到此类电话务必“不听、不信、不转账”。
案例:接到“快递电话” 三人皆损失数万元
10月下旬,市民刘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快递员的电话,称其有包裹未签收,并将电话转接至“客服”。该“客服”声称刘先生误开了“小额免密”支付,当天将自动扣费,并引导他点击链接,下载名为“亿保云”的APP进行“关闭操作”。在对方远程操控下,刘先生的手机被反复开启摄像头、关闭录音功能,最终被盗刷44000元,随后恶意APP自动卸载。
无独有偶,市民万先生也因类似手法被骗。他接到“快递员”电话后转接“客服”,对方谎称其开通了每月800元的会员服务,需要下载APP操作取消。万先生按指示输入银行卡密码并刷脸后,卡内4万元被转走。
市民涂先生接到自称快递客服的电话,称其在微信商城购买的五常大米快递损坏,需赔偿。对方让涂先生拨打另一个理赔客服电话。涂先生按指示进入网站,发送验证码后,收到信用卡消费37350.88元的通知,才意识到被骗。
揭秘:骗子“四步走” 套路环环扣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剖析,此类骗局手法专业,通常分为四个步骤:
1.以“快递异常”设饵:骗子冒充快递员,以“未签收”“包裹损坏”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回拨或同意转接。
2.伪造“客服”身份:电话被转接至所谓的“平台客服”,对方会以“关闭付费服务”“办理赔偿”等,要求受害人配合操作。
3.诱导下载恶意APP:这是关键一步。骗子会发送钓鱼网站链接或直接要求下载能远程操控手机的APP(如案例中的“亿保云”),并诱导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4.远程操控盗刷资金:通过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骗子能实时窃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直接进行盗刷。事后APP自动卸载,销毁证据。
提醒:官方渠道核实是关键
“所有要求你下载陌生APP、开启屏幕共享或索要验证码的‘客服’都是骗子!”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强调。
那么,接到类似电话该如何应对?民警提醒,在接到快递没人取、延误等异常情况的电话时,首先要核实快递信息,可以通过官方物流平台查询快递状态,切勿轻信来电号码、点击短信链接。要警惕陌生转接,接到“快递员”转接“客服”的电话,立即挂断,并联系官方平台核实。拒绝远程操作,任何要求下载APP、开启屏幕共享或提供验证码的行为均属诈骗。一旦发现资金异常,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保留通话记录、APP截图等证据。
编辑:林威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