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新闻详情

八年坚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南安“95后”小伙完成生命接力

2025-10-20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 部门供图


10月16日上午,南安市红十字会举行了一场温馨而隆重的欢迎会,迎接南安市第八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加添载誉归来。


10月20日,记者从南安市红十字会获悉,这位来自南安水头镇大盈村的“95后”小伙,于10月15日在福州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少年送去了新生的希望。


经过数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王加添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八年坚守:献血后加入中华骨髓库


今年27岁的王加添是南安一家石业公司的项目经理,也是一名坚持了8年的无偿献血者。他的爱心之旅始于2016年12月,当时19岁的他在湖北荆州首次踏上献血车。次年夏天,在一次献血结束后,血站护士询问他是否愿意多抽8毫升血加入中华骨髓库。“护士说这是白血病患者的最后希望,我没多想就答应了。”王加添回忆道。


然而,配型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入库后的八年里,王加添的生活平静如常,但那份救人的承诺始终在他心中扎根。两年前,他曾接到一次初配成功的电话,却因移植医院选择更高配型的志愿者而止步。“那次经历让我更懂得配型成功的来之不易,也让我更加期待能真正帮到一个人。”


2025年8月,期盼已久的电话终于再次响起。当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少年初配相合时,王加添内心激动难平。“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正有一个具体、鲜活的生命需要我去帮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不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在参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对生命的救援。”当被询问是否愿意进行下一步的高分辨配型时,他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为了这次捐献,王加添做足了功课。他提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全过程,积极协调工作时间,配合完成高分辨血样检测和健康体检。10月11日,他在朋友圈写道:“中了一张生命的大彩票!远方的陌生人,请再等我几天。加油!”配文下方是当天签署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和注射动员剂的照片。


克服困难:用坚持诠释生命意义


捐献过程并非没有挑战。从10月11日开始,王加添需要每天注射两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连续五天。不幸的是,他是对动员剂反应较强烈的那部分人。


“那几天晚上根本睡不着,背、肋骨酸痛感强烈,头也晕乎乎的,很难受,第二天让医生开了止痛药吃。”尽管如此,他从未想过放弃,“不能退缩,此时已清髓入仓的患者正在等待我的‘生命种子’,一旦放弃,没有备选方案的患者只能丧命,他需要我。”


10月15日,经过数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王加添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福建省第547例、泉州市第52例、南安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过程中,他始终牵挂着远方的少年,为这位“血脉相连”的“弟弟”暗暗鼓劲。“我提供的只是一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的是强大的生命力,希望那位‘弟弟’能早日康复,带着这份来自无数人的爱和祝福,勇敢精彩地活下去。”


爱心呼吁:期待更多生命的接力


在当天举行的欢迎会上,南安市红十字会为王加添披上荣誉绶带并发放慰问金。


志愿者王加添捐献干细胞签约仪式


与会人员就王加添的善举及造血干细胞捐献事宜展开座谈。目前,泉州市已将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行为纳入见义勇为确认范围,南安市红十字会将积极为王加添申请见义勇为勋章。


荣誉证书


借此机会,南安市红十字会诚挚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加入中华骨髓库大家庭。


南安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加添的成功捐献,不仅为一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带去了重生希望,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误解和恐惧。这位“95后”青年用八年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完美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编辑:肖辛怡

审核:白彩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