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吴秋瑜 部门供图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文化积淀深厚。唐贞元八年(792年)泉州士子欧阳詹首中进士,由此开创了泉州教育史的先河。往后千百年,走出了无数贤才俊彦,开启了“人文之盛甲全闽”的科举辉煌时代。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将于明日开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状元们的故事,沾沾好运吧。
泉州府文庙:
陈逖“登第皂荚”传说,提前开花结荚视为好兆头
高考在即,不少家长会来泉州古代最高学府的府文庙逛逛,在孔子塑像前许愿,求一个吉利的好彩头,寄托学子们对金榜题名的祈愿。
泉州府文庙有着“登第皂荚”传说,与泉州状元郎、五代时期的陈逖有关。陈逖是泉州第一位状元郎,他高中状元那年,府文庙内的皂荚树提前开花结荚,被视为好兆头。这件事情,宋《太平广记》引《稽神录》“登第皂荚”一文以记载,《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也有相关记载。据说,每逢开科考试,皂荚就开花结荚,结多少荚,预示该科就有多少泉州人中进士。
泉州府文庙
状元祠:
明末清官庄际昌祠堂,7岁便能赋诗作文
在泉州府文庙南侧,有一座庄际昌状元祠。据《福建通志》载,庄际昌是明朝唯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庄际昌从小聪颖,过目成诵,7岁便能赋诗作文。他崇尚仁义,品行端庄,有“神童”的称号。为官期间,忠于职守,勤于廉政。后人为纪念庄际昌的德行,建祠堂祀之。庄际昌状元祠建于明朝末期,建筑风格简朴,一如他为人为官之操守。2019年,经省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在状元祠内设立“百姓书房”阅读点,为市民提供一个接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闽南文化的窗口。
状元祠
泉州市博物馆:
三块金 “学霸奖状”,是泉州科举辉煌的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泉州市博物馆也藏着三块金光闪闪的“学霸奖状”,这三块匾额分别为紫云黄氏家族的“状元”“榜眼”“探花”匾额。这三块匾额既是紫云黄氏家族荣耀的象征,更是泉州科举辉煌的见证。
“状元”匾的主人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武状元黄培松。而往前800多年,咸平戊戌科(998年),黄培松的先辈黄宗旦高中“榜眼”,成为紫云黄氏家族的又一位科举翘楚。到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黄氏家族的荣耀仍在延续,出生于泉州名门望族“观口黄”家族的黄贻楫高中“探花”。他的父亲黄宗汉是清朝大臣,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曾任云南、浙江巡抚,两人成就了“父子两进士,黄氏一探花”的传奇。
泉州市博物馆三块金 “学霸奖状”
泉州清源山:
武状元留下 “魁” 字的祝福
在泉州清源山景区,有一幅令人瞩目的摩崖石刻,面积达3.15平方米,上面刻有 “鸢飞鱼跃” 四字,这四字出自清代乾隆元年武状元、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之手。而在 “鸢飞鱼跃” 上方,一个笔触飘逸的 “魁” 字格外醒目,它高达1.2 米×0.9米,同样是马负书的杰作。
泉州清源山大 “魁” 字
马负书,字易斋,号瑞图,他擅诗书,工书法,尤善擘窠大字,其书法雄健俊逸,气势磅礴浩大。这个 “魁” 字刻在三角岩上,形状宛如一顶状元帽,笔触苍劲有力,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激励与鼓舞,也为考生增添了几分对高考的信心和勇气。
编辑:陈悦瑶
审核:林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