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央视 中新 科技日报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流失海外的文物总是牵动着国人的心弦。
据中国文物学会的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0余万件。
离家万里,漂泊海外,没有一件文物不想回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文物追索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就。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实现48批次2113件/组文物艺术品回归。一批批文化瑰宝历尽劫难、跨越山海,回到祖国人民怀抱。
56件中国文物,从意大利回国
国家文物局11月9日发布,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本次返还是在中意两国政府关于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双边协定框架下开展的一次成功合作。
在意大利拍摄的即将回归中国的文物(新华社/图)
2022年10月和2024年4月,意大利文物宪兵分别向我国通报3件和53件其查获的疑似中国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根据专家鉴定和法律研判结果,向意方提供了翔实的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并通过外交渠道向意大利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意方做出返还上述56件文物艺术品的决定。
技术人员对意大利归还的彩陶进行修复(新华社/图)
据专家介绍,该批文物艺术品主要应为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涵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以及马厂类型,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
约1500万件文物流失,不少成他人的镇馆之宝
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有多少?
根据公开的资料,唐代夹纻佛头,现位于大英博物馆;唐代十一面观音菩萨头像,现位于日本仓敷市大原美术馆;唐代佛头,现位于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这些文物数目之庞大、文物之精美、时间跨度之悠久,震惊世界。而现在,它们成为海外200多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馆,目前藏有中国文物23000件,珍品如山。尤为讽刺的是,大英博物馆的重要镇馆之宝:顾恺之《女史箴图》、敦煌经卷以及辽三彩罗汉像,全部都属于中国!
“目前进入海外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领域的中国文物总数量大概是1500万件。”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管委会副主席、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主任段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中90%是属于正当的交易和交流的商品、艺术品、礼品等,其余10%是非法流失文物,约占150万件。
文物保护法修订,加强文物追索返还国际合作
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在助力海外流失文物回国方面,这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提供了哪些保障?
据介绍,海外文物回归主要有三大渠道:购回、捐回、追索。
购回主要指中国政府、国内机构和个人在特定情况下,针对一些难以通过法律追索或外交手段回归的文物,采用商业购买的权宜之计促成回归。
例如,20世纪50年代,国家从香港购回了包括王献之《中秋帖》、韩滉《五牛图》等皇家宫廷收藏过的历代珍贵书画等。2004年,中国保利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和苏富比拍卖行分别购买了圆明园猴首、牛首、虎首铜像。2005年至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从国外购回河南龙门石窟佛像、青铜子龙鼎等多批流失文物。但是,对于非法流失文物,这种购买回来的方式存在明显弊病,既是对流失国民众的二次情感伤害,也容易助长新的文物非法流失。
捐回是指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外国政府和博物馆将其所藏或所购中国流失文物以善意捐赠或友好外交的方式促成回归。
例如,1925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所所长将其购买的一件八国联军从北京天坛掠走的宫廷瓷器归还中国入藏故宫博物院;苏联政府1951年至1958年间分3次向中国归还八国联军时期掠走的《永乐大典》64册;1955年东德政府返还中国《永乐大典》3册和10面义和团旗帜;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将其从巴黎佳士得拍卖行购买的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回赠给中国入藏国家博物馆;2020年澳门何鸿燊先生将其从海外购买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回国入藏圆明园博物馆等。这种介于购买和追索之间的方式是目前最通行的文物回归途径。
追索返还是按照国际公约、各涉事国家法律来解决流失文物归属纠纷的方式,是最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和伦理道德原则的一种回归方式,但也是受制于公约局限性而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流失文物回归是外国政府机构按照国际公约精神和双边协议内容主动查扣返还的。例如,2006年丹麦海关查获156件来自中国陕西、山西、四川的被盗墓葬的陶瓷类随葬品,2007年意大利海关查获796件从中国非法盗掘走私的出土文物,这几批文物均通过履行相关程序后顺利回到中国。
这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增了对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的条款,即国家加强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于因被盗、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时效限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霍政欣称:“总体上来看,依据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法展开追索,是目前最为有效同时也是成本最小的一种追索方式,也是今后中国实现文物回家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这个条款的制定,也是我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些年,中国追回了这些文物
今年初,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40多年的西周丰邢叔簋。
丰邢叔簋于1978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一处西周晚期青铜器窖藏出土,是典型的西周青铜器形制,具有简洁庄重的时代风格。遗憾的是,它于1984年11月被盗,流失海外。
西周丰邢叔簋
2023年1月,国家文物局获悉丰邢叔簋现身美国纽约,第一时间启动流失文物追索程序,同时与持有人雷蒙德·金及其母亲充分沟通。了解到文物身世后,雷蒙德·金及其母亲同意无条件将文物返还给中国政府。
2023年10月25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收澳方向中国返还的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其中部分为澳方在海关入境环节截获,另有部分为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友人捐赠。
此外,“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也曾轰动一时。这是中国民间通过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开创性案例。三明市大田县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2015年在匈牙利被发现,随后中国村民在荷兰和中国提起诉讼,尽管荷兰法院以诉讼主体资格问题驳回了起诉,但此案例开启了中国民间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途径。
追回流失文物,中国一直在努力。2019年,国家文物局还专门成立了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截至目前,中国已与秘鲁、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美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盗窃、盗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间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中美两国政府已第三次续签“关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有效期再度顺延五年。
编辑:周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