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晚报 北京日报 央视新闻
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强档首播的《沉默的荣耀》于上周末迎来大结局。该剧以史实为依据,秉承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以丰厚鲜活的历史人物群像,深深触动着荧屏前的观众。剧中那些在沉默中燃烧的生命,那些于暗夜里坚守的理想,共同构筑起跨越时代的精神共鸣,观众不舍、心痛,纷纷自发深挖史料并前往烈士墓献花和探访故居,剧集收视率节节攀高,荧屏外追思之情亦久久难平。

于和伟代表主创团队向吴石烈士敬献鲜花
荣耀或许沉默,但从不黯淡;牺牲或许未知,但从不孤独。《沉默的荣耀》以一种近乎庄严的沉静,让人们停下脚步,聆听沉默处的惊雷,缅怀无名者的荣耀。当全剧收官之时,观众终于明白,为什么明知是悲壮的结局还看得停不下来——因为那些“向死而生”的选择,才是最难以企及的英雄主义。
全网热度持续增长,引发全民热议
剧集首次以真实人物角色呈现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潜伏事迹,揭秘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细节。剧集播出期间,创下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峰值3.001%佳绩,稳居同时段第一;酷云全部频道平均收视率、黄金时段全部频道平均收视率均一路领跑,实时收视率峰值4.1028%,累计播放量达到6.85亿;欢网主要时段全部剧集收视率、黄金时段全部剧集收视率稳居榜首,实时收视率峰值高达5.7446%。爱奇艺热度破8500,进入“佳片殿堂”。
社交媒体上,该剧收获全网热搜总计超674次,其中微博热搜达486次,抖音热搜超88次。全民围绕剧情走向、人物设定、历史细节、情感共鸣等热议不断,《沉默的荣耀》成为名副其实的“破圈”之作。剧集热播期间,《沉默的荣耀》受到高度关注,印证了这部作品的历史文化厚度与精神感染力。
该剧所讲述的先辈故事一次次击中当下观众的内心,引发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共振。观众沉浸于“东海小组营救队友群像好燃”“看于和伟和吴越对戏好紧张”“《沉默的荣耀》每一集都在做局”“正反派交锋紧张的是我”的快节奏、高悬念叙事,也为“《沉默的荣耀》背后的英雄群像”“《沉默的荣耀》超前的女性意识”“致敬隐蔽战线英雄”而动容,“《沉默的荣耀》想看又不敢看”成为观众共同的观剧感受。
线下探访热度不减,主创扫墓致敬
荧屏内外的共鸣,让那段被尘封的历史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讲述吴石将军的故事”“《沉默的荣耀》引发观众考古热”等话题接连登上社交媒体热榜。观众主动走进史料与现实,去了解英雄群像背后的真实历史。埋藏在历史褶皱里的荣耀正被更多人重新看到与铭记。不少观众看剧后特意前往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广场祭奠先烈,那里矗立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英雄的雕像,两侧墙壁上更刻着超过1000位英烈的名字。

北京的吴石将军墓前,摆满了市民敬献的鲜花,上百束鲜花层叠摆放,形成了一道高约1米、长约5米的鲜花墙
17日上午,《沉默的荣耀》监制、剧中吴石的饰演者于和伟,导演杨亚洲等主创团队和出品方负责人更是与国家安全部的一众安全机关干警代表,一同来到位于北京市福田公墓的吴石烈士与夫人王碧奎墓前,开展缅怀纪念活动。于和伟代表主创团队向吴石烈士敬献鲜花并表示:“能够在《沉默的荣耀》中饰演吴石将军非常荣幸。今天,来到吴石将军的墓前,就是要对以他为代表的隐蔽战线先烈们说,‘你们的名字有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与此同时,福建福州吴石将军故居、浙江宁波朱枫烈士故居憩园以及朱枫烈士纪念公园等多地的参观热潮也随之兴起。吴石故居目前仍有后人居住守宅,随着剧集的热播,故居内外人流如织,将军广场上摆满鲜花。从线上走向线下,从荧幕走进历史现场,对先辈的敬意在一座座故居与纪念地中得到了延续与放大。
英雄群像备受认可,“向历史鞠躬”初心不改
《沉默的荣耀》之所以能够成功“破圈”,并不只是单纯借助题材稀缺的优势。剧中,台湾隐蔽战线工作者吴石将军(于和伟饰)与朱枫(吴越饰)、陈宝仓(那志东饰)、聂曦(魏晨饰)等不顾安危,多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传递绝密军事情报,止战争促和平的故事,让广大观众首次走近那批尘封于历史深处的英雄群像。
据主创介绍,该剧九成以上角色来自真名真姓的历史人物,因此尽可能地贴近人物原型所处的时代,还原无名英雄们“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奉献精神,才是该剧的核心表达所在。导演杨亚洲透露,在拍摄时为了将隐蔽战线斗争中“沉默”下的暗潮汹涌具象化,主创从历史研究、视听语言到表演调度,都做了系统性准备。“在细节还原?方面,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尽可能还原历史。视听语言的‘沉默叙事’,采用‘负空间’声效,比如在关键对话时,突然插入钟表滴答声、远处电报声等环境音,强化紧张感。”
该剧一众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也成了较为明显的“加分项”。剧中主角人物没有刻意增加主角光环,而是凭借烟火气和生活化的表演增强人物的丰富性,反派人物亦不落窠臼,追求人物行为逻辑的合理性。正是带着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沉默的荣耀》以英雄气与凡人感兼具的细腻人物刻画,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完成了对历史真实人物的影视化重构,不负该剧为英雄正名、“向历史深深鞠躬”的初心。
编辑:郭寿权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