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新闻详情

观天“利器”上新!我国新一代太阳望远镜来了

2025-06-26 来源:智慧海都

N新华社 科技日报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我们对它熟悉又陌生。海拔4700米的四川稻城无名山上,一台观天新“利器”将带来新探索。


稻城太阳观测台站预期模拟图(南京大学供图)


24日,由教育部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正式落户稻城,预计2026年底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望远镜总装调试。从“中国天眼”FAST到新一代太阳望远镜WeHoST,中国探索宇宙不停步。


高海拔大口径

能覆盖整个太阳活动区


据了解,WeHoST由南京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等单位共同研制,是全球最大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


目前,望远镜本体即将建造完毕,观测台址选在海拔4700米的四川稻城无名山上,当地拥有优良的大气宁静度和太阳观测条件。


项目总负责人、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丁明德介绍,WeHoST主镜口径达2.5米,兼具高分辨率和大视场的优势,看得清的同时更能看得广,分辨率较国内外现有的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有所提升的同时,观测视场也扩大了三到四倍,能够覆盖整个太阳活动区。


建造中的“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本体 (南京大学供图)


丁明德打了个比方,显微镜虽然能够看到细菌,但镜中视野并不大。“观察太阳也是如此,目前已有的太阳望远镜,虽然能够清晰观察到太阳表面小尺度的精细结构,但对研究太阳活动区和太阳爆发活动而言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才能更全面掌握每一次爆发活动的细节。”


携手“羲和号”

提升空间天气监测预报能力


我国已经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何还要建设地面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方成表示,WeHoST可以观察太阳大气不同高度发生的变化,建成后有望在世界上首次完整观测太阳活动区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将与“羲和号”等太阳观测体系实现天地协同,进一步增强空间天气监测预报能力。


作为太阳表面主要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暗条爆发等,每次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上百亿枚原子弹爆炸,对日地空间环境以及通讯、导航等科技活动产生影响,轻则干扰短波通讯,严重情况下还会减少卫星寿命,甚至破坏电网和石油管道。当前,天文学界对于这些爆发现象为何出现、爆发前有何征兆仍不了解。


“通过发挥WeHoST大视场、高分辨率的观测能力,结合数据驱动模拟,科学家能够详细研究太阳爆发现象,剖析其背后的物理规律,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坚实的理论和观测基础。”方成说。


日夜光路切换

太阳望远镜也“上夜班”


太阳望远镜,顾名思义,观察太阳是主业,那它在夜晚就休息了吗?


其实不然。南京大学天文空间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李臻告诉记者,WeHoST可以通过平面反光镜转折光路,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日夜光路切换。这点也决定了它与常见的大口径天文望远镜不同,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有望为我国“时域天文学”带来新发现。


“时域天文学”是国际天文学的新兴领域,它的研究对象包括超新星、引力波、超大质量黑洞吞噬恒星等快速变化的天体现象。


“国际上新一代望远镜都在加快布局时域天文研究,开发新技术平台,拓展人类认知边界。”丁明德表示,WeHoST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完善全球时域天文联网观测,揭秘更多未知带来新惊喜。



编辑:郭寿权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