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晚报 长江日报 人民日报
由于许多老人住在老旧小区,子女回家探望时总会遇到停车难题。对此,国内多个城市推出了“探亲车位”“亲情号”“通行券”等办法,为子女“常回家看看”提供方便。然而,随着小区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停车难的问题愈发凸显,之前设置的探亲车位也引发不少争议,有的甚至已经名存实亡。“探亲车位”是否应该设立?小区如何解决回家子女停车难题?让我们听听居民们的看法。
社区探索
规范探亲临停车管理 让子女回家多坐会儿
2023年3月起,北京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柏林寺小区开始实行“亲情临停证”,小区居民可以携带房产证、业主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亲情关系证明(包括但不限于户口本、结婚证等)办理“亲情临停证”。
柏林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实行亲情临停收费措施后,小区回家探亲的人数和频次都提高了。社区实行的“亲情临停证”不仅限于父母子女,使用范围更广,在居民共同支持下,小区互帮互助氛围更浓了。
在北京建国门街道干面胡同片区,居民提供房产证或户口本及直系亲属行驶证原件,可申请认证为探亲车主。认证成功后,将录入车辆管理系统。办理探亲证明且按规定停放于西石槽胡同探亲区域内的车主,按每3小时5元享受优惠政策;超过3小时后,依据临时停放车辆标准收取超时部分费用。
2024年起,武汉不少社区设置了“亲情车位”:武昌区杨园街道电力新村社区推出“亲情号”,一户家庭可登记2至3个“亲情号”;汉阳区五里墩街道五合里社区雅丽花园小区专门设置“孝心车位”,供子女探亲停车;洪山区梨园街道新世纪社区徐东四期公寓小区业主委员会自制“孝亲车辆通行券”。
今年以来,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也探索推出“孝心车位”。在不影响小区现有车位和内部居民停车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公共区域面积,通过“预约管理+信用机制+温暖服务”的模式,子女探亲可获2小时内免费停放。
案例聚焦
小区停车超负荷 “亲情车位”暂停办理
不过,“探亲车位”、“亲情车位”在各地施行也并非一帆风顺。
近日,北京海淀区田村路街道西木社区137号院的“亲情车位”暂停办理了,这让一些老人感到难以理解。
几年前,在西木社区137号院,社区为周末及节假日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施划了“孝心车位停车场”。在小区居住的65岁以上居民可凭身份证,提前一天到物业登记,领取免费的停车券。“孝心车位”开放时间为周六日及节假日早8时至晚8时。节假日期间,司机凭停车券可以免费在社区专门划出的“孝心停车场”内停车4小时,一天可以停10辆车左右。
由于小区车位紧张,“孝心车位”需求越来越多,社区转而采用“亲情号”的新办法。记者在137号院看到,小区实行半固定车位收费制度,门岗有车牌识别功能,能够识别出经过认证的亲情号码。按照规定,“亲情号”车主停车,第一个小时免费,第二个小时收费1元,第三个小时2元,以此类推……24小时内10元封顶。
然而,这项“孝心”服务最近却暂停了。小区停车管理人员解释说,小区一共18栋楼、1064户人家,3个停车场加一起总共不到460个停车位。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小区车位越来越紧张。目前,该小区已经办理了100多个“亲情号”,超过现有车位负荷,所以暂停办理了。
各有说法
解决子女探亲停车难题
“每次子女、亲友来探访,都得转着圈找车位,真费劲!希望社区能设置探亲车位。”家住北京朝阳区雅成里社区的居民韩先生说,小区地处朝阳大悦城周边,停车资源紧张,每次亲友来访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找车位。
“每回来看望父母,都得绕着小区转好几圈找车位,最后只得停到附近的收费停车场。”张先生的父母住在西城一个老旧小区,他说,尽管父母所在的小区周边有商业停车场或者路边收费车位,但距父母家都很远,每次拎着大包小包的物品得走上一站地,希望小区能给探望父母的子女设置临时停车位。“找不到车位,不少看望老人的子女只能选择在小区外路边停车,面临着被贴罚单的风险,一次处罚就是200元,远超过商业停车场的费用,这探亲成本太高了。”
提供短时停车避免纠纷
不少居民认为,在没有探亲车位的情况下,访客车辆临时停放很容易引发矛盾。“上次去我舅舅家,实在找不到空位,误占了其他居民的固定车位,导致车主回来时无法停车,大吵一架,搞得舅舅一家十分不好意思。”提起探亲车位,市民吴女士说起了自己的遭遇,虽然探亲车辆只是临时停一会儿,但有时会影响其他车主,造成小区居民的反感和投诉。
“每次探亲都像在打游击,亲友需要不停地向邻居解释,甚至道歉,长期下来肯定会影响邻里关系。如果有探亲车位,就可以有效规避这些矛盾。”吴女士说。
侵犯权益
业主还没地方停车呢
“我们小区比较老旧,车位数量有限,业主们自己停车的地方还不够,再要设置探亲车位,势必会加剧本就紧张的停车难。”市民李先生认为,在小区车位稀缺的情况下,拿出本该属于业主的固定车位作为探亲车位,等于在牺牲业主的日常权益去满足非业主的临时需求。“我们自己的车都没地方停,凭什么还要把车位让给外来车辆?每增加一个探亲车位,都意味着减少一个固定车位。”李先生质疑道。
管理缺失致车位滥用
“我不反对设置探亲车位,但管理得跟上,不然探亲车位很容易成为某些人钻空子的途径。”家住朝阳区瑞祥里小区的马女士认为,探亲车位的“身份”难以核实。“物业如何判断这是真正的探亲车,还是业主朋友的‘蹭停’车呢?我就见过,有些业主根本不需要探亲车位,但会将自己或朋友的车登记为‘亲友车辆’,从而免费或低价使用探亲车位,导致真正的访客无位可停。”
“探亲车位被滥用的情况很常见。小区明明规定最多停4个小时,但上次我看到有一个外来车辆在那里停了一个周末,物业也没有去管。”家住丰台区马家堡西里小区的冯女士说。
专家意见
探亲车位体现人文关怀
“探亲车位能够体现社区人文关怀和邻里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具有激励和示范作用。”社区治理专家陈凤山表示,探亲车位是社区层面为解决特定民生问题而进行的有益尝试,是基层治理创新和人文关怀的体现。探亲车位的出现降低了市民探亲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客观上鼓励“年轻人常回家看看”,符合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从这一层面看,探亲车位具有弘扬尊老敬老价值观的积极意义,它所代表的价值方向也值得肯定。
车位设置需要因地制宜
与此同时,陈凤山也指出,探亲车位仅仅是一种“节流”的优化措施,如果不能“开源”,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一举措并不适用于每个社区。尤其是在车位总量严重不足的老旧小区,首先应该保证小区业主停车的权利。“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住宅小区内规划用于停放车辆的车位应该优先满足小区业主的需求。社区在考虑推出探亲车位举措之前,首先要考虑小区内车辆保有量和车位的配比,以及小区居民的意见。”
陈凤山建议,探亲车位的设立应该根据各个社区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这个社区的房屋性质,小区是否有业主大会,也要看社区内的老龄化程度。社区应制定科学的车位分配方案,既要为尽孝子女尽可能地提供便利,也要兼顾小区其他居民的正常停车需求,以免引起矛盾。在一些老年人人数较少的社区,不建议盲目实行亲情停车位,以免加剧业主之间停车的矛盾。
编辑:郭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