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新闻详情

“电影+旅游”“电影+美食”…… “票根”成“游购吃住”优惠券

2025-10-13 来源:海峡都市报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电影+旅游”“电影+美食”等玩法持续上新。伴随着“电影+”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消费链不断延伸,电影已经成为文旅消费中分量越来越重的一环,以及整个消费链条的重要流量入口。这也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不断扩围提质,从传统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进阶,成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建隆/漫画


“电影+”持续上新

手握票根解锁多元消费场景


这个“双节”假期,一张小小的观影凭证,从入场券升级为激活多行业的“消费体验券”。


“电影+美食”,全国联动打造消费服务矩阵,推动“票根经济”成为消费新引擎。


9月30日,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联与猫眼娱乐联合打造的“跟着电影品美食”票根地图正式在全国上线。票根地图平台汇集全国1.2万家影院的地理位置数据,实现周边餐饮优惠的精准匹配与定向发放。此外,闪购平台全面接入大麦电影服务,实现“看电影、享美食、得实惠”的“一站式”消费体验。


一些地方推出特色化创新,“票根经济”新玩法解锁“游、购、吃、住”全场景。在浙江,兰溪游埠古镇凭票根享茶点满减,湖州南浔票根优惠权益覆盖全区91家商圈、餐饮店铺和7家影院;在山东,电影《窗外是蓝星》中提到的航天员美食被带到美食争霸赛;在辽宁,户外电影放映与饮食类非遗项目结合,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在内蒙古,“一票多用”互认互惠覆盖主要院线、景区剧院门票,及内蒙古足球超级联赛等。


此外,河南、重庆、云南等地推出凭电影票享酒店住宿折扣等优惠福利,“以点串线”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热情。北京、江苏、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地联动多方资源,推出“电影+美食”促消费补贴。电影IP跨界融合,从“即时消费”升级为“长期陪伴”,票根成为连接银幕与生活的纽带。


这个假期,国产动画电影的IP衍生与“票根经济”的结合尤为亮眼。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新授权衍生单品超800款,线下展览、主题快闪餐厅等实景娱乐项目延续至国庆消费市场。《罗小黑战记2》全国1000家主题影城快闪店及线上商城售出超14万件周边衍生品,北京朝阳公园旗舰快闪店10天内总体客流量超过15万人。从这些“票根经济”的玩法可以看出,电影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和推动消费串珠成链的重要一环。通过电影IP的延展,带动更多领域的消费,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因子。


观影和旅行双向奔赴

让“流量”与“留量”齐升


“为一部电影奔赴一座城”,在这个假期成为大众出行新潮流。


9月30日,由中宣部电影局、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共同主办的“跟着电影去旅游”推介活动,将多部电影的拍摄取景地、故事发生地及多个电影拍摄制作基地,纳入全国旅游线路,带动福建、河南、重庆、江西等地景区热度。电影为景区带来的“流量”,通过消费链条的延伸与文化内涵的注入,有望转变为长期“留量”。


随着《志愿军:浴血和平》热映,取景地之一江西上饶横峰影视基地串联多个拍摄点,设计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游客凭电影票根或基地门票,可在合作酒店、餐饮、民宿享受折扣。横峰县文广旅局局长叶志勇表示,国庆假期横峰影视基地日均客流量相较去年同期增幅可达50%以上。


电影《浪浪人生》让福建泉州石狮、晋江梧林两大取景地成为游客“寻味闽南”的首选。石狮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假期前两天,取景地所在的十里黄金海岸区域吸引12.97万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电影拍摄地、影视基地成为热门打卡地,有的游客看完电影去景区打卡,也有的游客逛完景区再进电影院,电影和旅游的双向赋能,电影与旅游热度相加,带动消费活力加倍。


科技赋能产业

打造电影“未来片场”


如果说“电影+”是产业拓展的外在呈现,那么数字化、智能化则是电影产业提质进阶的内在驱动力。


我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电影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电影+科技”的全链条融合,从制作端到体验端都带来全新变化。一批新型电影制作基地应运而生,成为国际电影产业新崛起的生力军。


作为国内首座重工业电影基地,青岛影视基地“东方影都”有着完善的影视全产业链。截至目前核心区累计入驻影视企业1100余家。《流浪地球》《封神》《抓娃娃》《独行月球》等一批电影都在这里取景拍摄。今年国庆档备受关注的《刺杀小说家2》和已上映的《731》均在青岛东方影都完成拍摄制作。


处在AI技术爆发的临界点,东方影都联合高校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将电影创作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这种对技术前沿的敏锐探索,不仅助力中国电影在AI革命中赢得宝贵先机,也是用硬核科技打造电影的“未来片场”。


不只是青岛东方影都,浙江的德清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今年7月也正式投用。在AI超级引擎的驱动下,传统的“拍戏场地”重塑为数智化影视工业底座,这也书写着未来影视的“新”故事。


技术升级让影院成为沉浸式体验的核心场所。在北京,经过升级改造的中国电影博物馆以全新面貌迎接客流。大厅里360度环形服务台方便观众一站式咨询、取票、查询影讯,新开放的VR空间为观影之旅增添乐趣。除了在传统电影院里观看不同类型的电影,这个假期还可以到虚拟影院体验动画电影新玩法。


“电影+美食”“电影+文旅”“电影+潮玩”“电影+科技”……中国电影产业的扩围提质、转型升级,离不开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的双向发力。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电影关联消费”;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今年以来,国家电影局联合多部门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电影对提振消费的积极带动作用。


从一张电影票到一条消费链,再串联起多元产业链,中国电影正加速从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变,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观点

小票根撬动大消费


凭电影票用餐可兑换折扣券,凭入境登机牌可享受专属门店特别优惠,凭演唱会门票抵火锅店代金券,凭景区门票换奶茶,甚至凭地铁票根能在商场抽盲盒……时下,各地兴起一种名为“票根经济”的新经济模式。这一新颖的创意,为消费注入新活力。


消费者手里握着能省钱又能提供情绪价值的票根,消费意愿大大提升。商家有了更多客流,销量和知名度提升大有希望,会更积极推出优质产品和服务,这就是“票根经济”。用一张小小的票根,把原本分散的文旅、交通、商业等场景串联起来,让演出、赛事、展会的终点变成探索城市的起点,让游客从“过路客”变成“过夜客”,激发消费的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厦门大力发展“票根+”消费模式,演唱会门票可享酒店延时退房,音乐节票根兑换商圈折扣券,体育赛事门票联动景区优惠……一张票,“串”起一条消费链。


“票根经济”本质是联动经济,通过整合碎片化消费场景,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既激发消费的内生动力,也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形成双赢、多赢局面,为传统商圈和文旅产业提供新的增长路径。但要让其充分发挥潜力,还需要一套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以确保票根信息的准确识别、传递和权益兑现。有关部门须有针对性地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税务、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发票数据共享,为“票根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票根经济”能否长红,关键看能否激发市场活力,摆脱对政府补贴和商家让利的依赖,形成长效利益分配机制;能否植入文化IP、做出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审美疲劳。期待更多地方持续放大“票根经济”作用,让小小的票根发挥更大的能量,激活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央视新闻 福建日报 人民日报 新华日报)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