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青年报 人民日报 新华社
“甲亢哥”与谢同心
美国网红“甲亢哥”瞪大双眼,将脸贴到“00后”川剧变脸演员谢同心的面前。就在“甲亢哥”眼皮底下,谢同心瞬间变了一张脸谱,此后直播间被“Chinese magic(中国魔法)”的弹幕淹没。近日,大量和谢同心一样的“00后”非遗传承者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有的人将机械元素融入千年傩舞,有的人制作出会扇翅膀的绒花蝴蝶……他们将二次元等新元素与非遗传统相结合,让“‘00后’接管非遗传承”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多位作品在网上爆火的“00后”非遗传承者表示,非遗传承从来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他们在向前辈学习、继承手艺的过程中,付出了数不尽的汗水和努力。
传承衣钵
“00后”变脸技艺
惊呆美国“甲亢哥”
“这简直是真实的魔法。”一名法国网友在直播中看到美国网红“甲亢哥”在上海观看中国演员的川剧变脸后发出感慨。
直播中,演员身着川剧传统服装,多次示意“甲亢哥”可以贴脸观看。“甲亢哥”虽然多次将自己的脸贴到演员脸边,却仍无法弄清楚演员是如何在转瞬之间完成变脸的。在表演中,演员还会在“甲亢哥”等人拉住演员双臂的情况下完成变脸,精彩的表演让“甲亢哥”连连惊呼“中国戏曲真是太棒了”。
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包含这段川剧变脸表演的“甲亢哥”游上海视频总播放量超2000万次,在评论区留言的大部分观众为外国人。记者了解到,这名震惊了无数国际网友的变脸演员,是来自江苏徐州的“00后”谢同心。
谢同心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会变脸。多年来他跟随父亲去各地表演时,会在一旁观看,慢慢地喜欢上了变脸,并跟着父亲学会了表演变脸。他坦言,掌握好变脸这门技艺并非易事。“变脸的要点就是手速要快,为了练手速,我每天会坚持训练两三个小时。一开始,我觉得变脸很枯燥,经过父亲的耐心指导,我慢慢沉浸其中,也就不觉得枯燥了。”
谢同心在表演时让“甲亢哥”贴脸观看吸引了大量海外网友的热议。他表示,这次表演不仅在海外火了,老家的村子里也都知道了。“家里人和好多邻居都夸我,说我传播了中国文化,让我感到非常骄傲。能够把中国特色的变脸技艺带到世界上,我之前的苦练都值得了。”
今年3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VIBE世界街舞大赛上,来自中国成都的街舞团Homies带着作品《蜀山剑气》一举拿下季军。Homies街舞团的平均年龄约25岁、最小成员仅11岁。如今,这支年轻的街舞团不仅成为VIBE世界街舞大赛创办30年来首支站上领奖台的中国团队,更是第一支将变脸、功夫、太极等元素系统性融入街舞编舞的队伍。
白色、黑色、红色、蓝色……在《蜀山剑气》最初的40秒里,有连续8次快速变脸,配合音乐节奏和街舞律动,呈现出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在海外社交平台,许多网友点赞《蜀山剑气》,有网友留言“变脸是最酷的”“中国功夫、变脸与街舞是完美组合”。
不懈努力
练习面塑视频
点赞量超10万次
李书闯和他制作的面塑《八仙过海》
今年23岁的李书闯来自河南周口,他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很多面塑作品的视频,如《八仙过海》《四大金刚》等,部分视频点赞量超10万次。
李书闯回忆说,他从小就喜欢捏人物,“小学的时候我每天只有一块钱零花钱,别的小朋友去买零食、买玩具,我会攒下来买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做成各种形态的小人,虽然当年的作品很幼稚,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好评”。
上大学之后,李书闯决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非遗面塑。“当时妈妈说,我在读大学,又要学面塑,问我到底要学什么。”虽然母亲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在父亲的支持下,李书闯到广东拜非遗“萧派面塑”传承人萧占行为师。
在学习的过程中,李书闯发现面塑是一个需要下功夫、精心制作的技艺,每天都要揉、捏、搓、点、削,“万事开头难,当时做人物的脸部是最难的,我要花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好一个”。如今,李书闯仍坚持在上课之外的碎片时间练习面塑,为此常常会练习到凌晨时分才睡觉。
面塑作品《四大金刚》
经过不懈努力,李书闯的作品获得了很多网友的认可。2024年,他带着自己的面塑作品《五爪金龙》登上了央视热播节目《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让面塑通过更大的舞台传播给年轻观众。
来自河南的“00后”王岐洋从小和父母学习非遗糖画,在他印象中,其父亲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画出精妙的糖画。“我小时候很期待逢年过节的庙会,那时候爸爸会带着我去庙会画糖画。庙会上人山人海,我爸爸忙得满头大汗,送走一批客人后,马上又围上来一批新的客人。当时觉得爸爸太累了,就说让他休息一下,我来替他画一个,就由此开始画上了糖画。”
王岐洋和他创作的孙悟空糖画
平时他会一次性熬制100斤左右的糖浆备用。绘制前,他用小圆勺舀起糖浆,凭腕力带动勺子,画出想要的图案。如今,王岐洋绘制的糖画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有视频点赞量超10万次。“以前人们说糖画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现在也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延长糖画的保存时间,比如之前我在创作一个糖画动漫人物后,对其进行了密封性保存,目前这件糖画已经顺利保存1年多了。”王岐洋说。
锐意创新
机械元素融入傩舞
让非遗变得很酷
有网友热议“00后”非遗传承者富有创新精神,作品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动漫人物的糖画,一些传承者还创作了带有机械元素的传统舞蹈,或者由电机带动可以扇翅膀的绒花蝴蝶。网友称“这样的创新让非遗变得很酷,很有个性”。
傩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文旅厅官方网站此前发布的文章介绍,傩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舞者头戴面具,以古朴的舞蹈表达着千年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古老的舞蹈,被来自福建福州的“00后”陈楚念带到了课堂上。今年3月,一段他在教室里为同学表演傩舞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超7000万次播放。陈楚念说,福建有着历史悠久的民俗仪式,在这份文化传统的滋养下,他从大二开始阅读《中华巫傩文明》等关于傩戏的著作,并开始学习傩舞。
在实践中,陈楚念尝试将一些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机械元素融入傩舞表演之中。有一次,陈楚念在表演中放弃使用鲜花制作的花冠,转而自制了一个带有机械风格的金属花冠,在表演中展示出了“赛博朋克”的元素,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赞。
陈楚念说,目前他正在加拿大的高校就读,这样的表演获得了很多外国师生的认可,班上有很多外国同学也因此对中国傩舞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创作前,我都会阅读大量史料,从中寻找合适的文化切口,再将我熟悉的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这些创新,都是对传统资料不断积累的成果。”
慕容意制作的绒花蝴蝶
2001年出生的慕容意最早是被汉服和传统饰品所吸引,逐步爱上了中国传统非遗绒花的制作。经过不断自学和多方学习,她逐步掌握了绒花的制作技艺,并将作品的制作过程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其中一款唐风牡丹绒花在B站上播放量超516万次,另有多件作品视频播放量超200万次。
在视频中,慕容意多次在传统绒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获得了很多网友的好评。有一次她给一支常见的钢笔制作了一款丹顶鹤绒花外套,套在笔杆上后,仿佛仙鹤栖息在梅花枝头一般。还有一次,她为制作的绒花蝴蝶装上了电机,蝴蝶的翅膀由此可以自行扇动,仿佛活过来一样。
除此之外,慕容意还非常热衷于将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元素制作成绒花作品。近日,慕容意将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和敖丙的武器制作成了绒花。有网友看后评论说,两件绒花制作的武器纠缠在一起,仿佛看到了电影中的故事。
编辑: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