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新闻详情

穿越回古代,你也逃不过“剁手”!看看古人的花式购物节

2022-11-11 来源:智慧海都


今天是“双11”,你“买买买”了吗?


你是不是心里告诉自己要理性消费,手却很诚实:预付定金、交付尾款……有网友大呼,真想穿越回古代,以逃过此“节”。


不过,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早有“购物节”,而且花样一点不比现代少。


古人哪天“剁手”?


现代人过“双11”“618”购物节,那古人哪天“剁手”?悄悄告诉你,古人“剁手”的日子,可不比我们少。


据记载,在古代,购物节被统一称为“重日节”,如一月一的元旦、二月二的春耕、三月三的上巳、四月四的夏凤、五月五的端午、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阳……


这些用来集中购物的节日又被称之为“集期”,先秦时就已存在。


他们去哪购物?


没有电商,古人的购物活动,大多是在集市上完成的。


集市,就是在“集期”时,人们聚集到一个固定场所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一般认为,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


集市的影响比较久远,《清明上河图》对集市的热闹情景也有所展示。


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展示集市的热闹情景


除“市”以外,集、墟、场、街等,也都是古代的商品交易场所。


除了日常普通的集市,如“早市”“夜市”“庙会”等,还有一个集市叫作“穷汉市”。“穷汉市”相当于现在的二手货交易平台、“九块九包邮专区”,也就是穷人买东西的地方,商品以食物和生活用品为主。


古人如何“带货”


古代商家最著名的“带货”方式,非“吟叫”莫属。


图片

《货郎图》(局部)


尤其是宋代商人,对于“吟叫”非常有一套,叫卖声各有特点,还讲究文案与音律。


高承曾在《事物纪原·博弈嬉戏》中记载:“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闲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


古人也有“快递服务”


古代“购物节”当天,门市与摊位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货品不一定都会陈列出来,仓储空间也不大。所以一般商家都会有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在古代又被称为“送利”。


古代的私人镖局,承担了大量“快递包裹”,不过一般只接受贵重物品的运送。


还有“代金券”“代言人”


田东江在《当时只道是寻常:传统中的文化特质》一书中记录,古人的促销方式主要包括“赊销”(先货后款)、“撒暂”(试吃)、“关扑”(幸运大转盘)、“红票”(代金券)、“削价”(打折)等各种方式。


赊销


宋朝时期,中国有了“赊销”货物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先货后款”,和如今一些购物平台的操作方式很像。但古代没有银行征信系统等保障,“赊销”全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撒暂


如今很多大型超市有食物试吃的服务,其实,这种方式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南宋的《梦粱录》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载:“有卖食药香药果子等物,不问要与不要,撒与座客,名曰‘撒暂’。”


关扑


宋朝时,购物满一定额度,可以玩当时比较流行的“关扑”,即转盘、抛铜钱、套圈,有机会免费或低价得到商品。不过这种方式只允许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使用,其余时间一律算作“非法赌博”。


图片


红票


相当于如今店家的“返券”。买东西时商家送你一张,再买就可以降价。


削价


古人讲的“削价”就是打折,讲究薄利多销。秦汉商人早已意识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思是贪图厚利的只能赚30%,而薄利多销可赚50%。


不仅如此,古代卖东西,还有“代言人”。古代的销售尤其讲究名人效应,从演艺界到文学界甚至政界,古代商家特别热衷于,让知名人士题诗作画写牌匾。


如能遇到乾隆皇帝这样喜留墨宝的帝王挥笔留下“天下第一楼”“古今第一酒”之类的牌匾,则可荫泽后世子孙。


来源:厦门晚报、南京日报

编辑:余泓妍

责任编辑: yhy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