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新闻详情

六部门出台促消费方案!到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

2025-11-26 来源:智慧海都

N新华 央视 工信部网站

建隆/制图


记者26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享誉全球的高品质消费品。方案聚焦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还提出到2030年,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


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现代纺织、食品、绿色建材等重点行业,打造百个标志性产品、百家创新企业和一批可体验可推广的新产品首用场景样板。


推广高效响应制造新模式。积极推广柔性化与定制化模式,实施“千厂千面”改造计划,建立“用户需求—智能设计—柔性生产”全链条数字化体系。在家电、家具、制鞋、箱包、纺织、化妆品等行业培育一批柔性制造工厂。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消费品数据中台,将消费大数据与生产系统实时对接,推广用户参与设计等模式,推动生产高效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品全行业全领域全过程应用。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建设智能家居体验中心、适老化产品体验中心、定制服装体验中心等,拓展多场景体验和增值服务。


扩大特色和新型产品供给


促进绿色产品扩容迭代。鼓励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绿色建材家装等领域绿色低碳消费。


推动农村消费品提质升级。支持企业深入农村开展名优产品巡展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活动。


大力发展休闲和运动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航空飞行营地、特色运动装备器材产业园。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智慧体育场馆、智能体育公园等。


推动健康产品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加强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膳食食品研发。培育认定一批优势传统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推动旅游与康养相结合,开展中医药保健、药膳食疗等服务,打造定制化产品。


扩大历史经典名品影响力。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基地、大师工作室、非遗工坊等。


拓展多元兴趣消费供给。积极发展宠物周边、动漫、潮服潮玩等兴趣消费产品。有序扩大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私人飞行、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供给。拓展汽车改装、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汽车后市场消费,促进汽车租赁高质量发展。


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


丰富婴童产品供给。遴选并推广婴童优品,鼓励电商平台建立专属入口,保障高品质消费需求。实施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


加强优质学生用品供给。推进电子信息产品视听友好技术改造升级。推动3D打印设备进课堂。推出系列IP联名文具等产品。


扩大时尚“潮品”供给。培育一批原创能力强的独立设计师及品牌工作室,在服装鞋靴、箱包、黄金珠宝、手表等领域打造国际轻奢、高端品牌。鼓励私人形象定制、节日穿搭定制等服务模式创新。


优化适老化产品供给。加强适老化产品研发设计,重点开发应用养老服务机器人、多功能护理床、健康监测设备等急需产品。开展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行动,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电商平台、商超等设立银发消费版面或专区。


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积极推动消费品首发。支持开设消费品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举办首秀、首展活动。积极培育首发平台载体,提升核心商圈能级,建设集新品发布、展示交易、传播推介于一体的首发中心。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构建“线上+线下”产品首发矩阵。发挥国际展会综合效应,推动“国潮出海”、“首发出海”。


有序发展平台消费。有序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策展零售、循环电商等新业态。鼓励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匹配推送产品和服务。支持平台企业应用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技术,打造多场景、沉浸式消费体验。引导平台企业开展品牌品质促消费活动。


规范发展共享消费。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在商超、医院、游乐园等公共场所推广共享轮椅、共享婴幼儿推车等模式。建立健全共享产品服务质量认证体系,加快完善共享交通、共享物品等细分领域服务标准。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统筹相关资金渠道支持消费品产业提质升级,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撬动作用。


举办特色活动。系统培育中国消费名品方阵,遴选并推广千个以上知名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万件以上优质消费品。打造“购在中国”品牌。培育一批消费品工业特色产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民生领域反垄断常态化监管执法。强化网络市场监管,重拳打击违法广告、假冒伪劣等行为,促进优质优价。做好网络销售消费品召回监管工作。



编辑:郭寿权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