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新闻详情

开学季买新衣添新鞋,别让超标增塑剂“钻空子”

2025-09-08 来源:智慧海都

N北京晚报 新华社


新学期伊始,儿童产品又迎来热销。在选购过程中,一个原本陌生的专业词汇逐渐被家长关注,那就是增塑剂。


目前,对童装、童鞋、儿童玩具等产品,国家标准对增塑剂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值要求。如,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童鞋安全技术规范》,对童鞋邻苯二甲酸酯(即增塑剂)含量≤0.1%的要求收紧为<0.1%。


不过,在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儿童用品的抽检中,“邻苯二甲酸酯不合格”情况时有发生。如何控制增塑剂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威胁,成为摆在生产者、监管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检测

有童鞋增塑剂超标数百倍


今年3月,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5个主流电商平台,分别按销量由高到低排序选取前10个PVC(聚氯乙烯)材质儿童凉鞋样品,进行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抽检的50双儿童凉鞋中有25双邻苯超标,整体超标率为50%;平均超标倍数为365倍,最高超标倍数为509倍。目前,在市场监管部门督促下,多家平台已对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溯源排查等措施,相关流向追踪工作同步推进。


近期记者也在电商平台上随机购买了5批次婴幼儿鞋送广东质检院检测。结果显示,2批次邻苯二甲酸酯项目不合格,其中,一双货号为“T16”的童鞋邻苯二甲酸酯最高值为38.016%,而强制性国标要求的是含量不超过0.1%,相当于超标约380倍。


标签显示,该款童鞋的生产商为广东省吴川市某塑料鞋厂。记者将检测结果反映给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随即前往该塑料鞋厂开展检查,现场未发现记者所购买的“T16”款童鞋。经询问该厂负责人,“T16”款童鞋已于2020年停产。执法人员对该厂区正在生产的童鞋进行抽查,检验发现仍有一款童鞋不合格。


7月21日,执法人员将检验报告送达该厂负责人,并对未销售的涉嫌不合格儿童塑料鞋进行查封。


吴川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网店上销售“T16”款童鞋的经营企业为外地一家商贸公司。“可能是几年前的存货,网店还在销售。”针对该企业未及时回收市场流通的不合格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其改正。


市场

增塑剂超标童鞋价格明显偏低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厂家为增加产品舒适度并控制成本,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导致该类物质总含量超标。


一名塑料鞋企业主说,PVC材料需要添加增塑剂才能变得柔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价格更低;选用环保型增塑剂,每双童鞋成本大概会高0.3元。“童鞋出厂价普遍不高,在电商平台上哪怕便宜一分钱,都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调查也显示,抽检达标样品的均价为37元,而超标样品的均价为16元,达标样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明显高于超标样品。


电商平台对平台上销售商品的质量安全承担着法定监督义务。据悉,电商平台一般通过日常巡检、消费端反馈等方式予以动态监管。但不少商家通过各种手段“钻空子”。


部分商家在上架前提交合格检测报告,但实际上销售不合格产品。比如一款超标500倍的产品,商家向平台提交的检测报告显示其邻苯二甲酸酯合格,但抽检中仍然被发现不合格。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表示,通过这种欺诈手段来规避监管的现象屡见不鲜,暴露了平台审核机制过度依赖商家自主提交文件的缺陷。而且,单次检测无法覆盖生产批次变动,平台缺乏动态质量监控措施。


此外,一些电商平台对无标识产品管理不严。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调查的25双超标样品中,有20双为无标识产品,占比80%。欧卫安表示,一旦电商平台对产品标签标识把关不严,“三无”产品可轻易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变相纵容了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


实验

柔软透明带涂层的部件风险高


增塑剂最容易出现在哪些产品中?在位于北京亦庄的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实验人员每天都会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童鞋进行质量检测,其中一个项目便是检测童鞋各部件增塑剂的含量。


“我们会对鞋的各部分组件进行分别检测,比如一双鞋的纺织物、塑料件部分,判断童鞋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物质是否超标。”该公司技术负责人闫树永告诉记者。


“从抽检结果看,童鞋中柔软、透明或带涂层的PVC部件风险最高,而织物或硬质塑料部件的风险相对较低。”闫树永拿起一双市面上流行的带着塑料旋钮的童鞋举例,“像鞋子上比较硬挺的部分,邻苯类增塑剂含量通常更少。比如这个塑料旋钮,这类部件被检出增塑剂的概率就比较小。”


原因在于,增塑剂本质上是“小分子”,而塑料多为“大分子”。两者混合后,会影响材质的硬度和柔韧性。一般来说,塑料越硬,添加的增塑剂越少;反之,越柔软或需要涂层的部位,对增塑剂的依赖越大,相应的风险也就更高。因此,织物材质因为塑料用量少,相对安全;但塑料占比高、柔软度大的部件,就需要留意。“以童装为例,面料部分一般不含增塑剂,只有印花部分存在风险。”闫树永说。


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报告以及社会组织的调查显示,童鞋中检出增塑剂的情况时有发生。


明令禁止之下,为何婴童产品中仍会出现增塑剂含量超标?闫树永分析,部分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把控不严,将制造成人鞋的原材料直接用于童鞋生产,忽视了婴童标准的要求;还有些生产企业原材料质量管理能力较弱,未对每种原材料全部进行检测。在追溯中发现,一些被查出不合格的婴童鞋,往往是因为婴童鞋的附件部分。


“一些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忽视了对其质量的把控。”在闫树永看来,生产企业要针对原材料建立科学合理的管控体系,同时选择稳定可靠的供应商,以保持原材料的质量标准。


支招

一看二闻三摸

避免啃咬塑料


家长们该如何避免买到增塑剂超标的产品?对此,闫树永提醒:“简单来说,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看吊牌上的标注,婴幼儿服装是否标注为A类;第二,打开包装时若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提高警惕;第三,增塑剂属于油溶性物质,容易与有机试剂相溶,如果鞋子摸起来柔软发黏,就可能存在增塑剂析出的风险。”


他还表示,风险不仅存在于婴童鞋服。塑料玩具、奶瓶和安抚奶嘴、儿童餐具、衣物及雨衣,甚至儿童书包和文具(如橡皮擦),都可能存在增塑剂超标隐患。因此,家长在挑选婴童产品时,应尽量选择知名品牌、正规渠道,对价格异常低廉的鞋、涂料印花T恤或塑胶玩具保持警觉。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避免啃咬塑料制品,减少增塑剂进入体内的风险。


□新闻名词

增塑剂


增塑剂也被称为塑化剂,是用于增加塑料材料柔韧性和可塑性的化学添加剂。增塑剂的种类很多,狭义的增塑剂主要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因为它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性而被广泛使用。但邻苯二甲酸酯具有类激素活性,能模拟雌激素或抗雄激素作用,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水平。它的影响对于女童,可能表现为性早熟,例如乳房过早发育、月经初潮提前;对于男童,则可能导致睾丸功能受损,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女性化特征。此外,高温会显著促进邻苯二甲酸酯释放到环境中。



编辑:郭寿权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