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历时4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竣工验收,即将与公众见面

2023-11-24 来源:智慧海都

近日,自2020年开始修建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原首都博物馆东馆)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


预计今年年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于公众见面,日接待量可达到6000人次,展出文物约6000件。


“运河之舟”驶入城市森林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外形设计精妙,北侧好似“古船”,坚实厚重;南侧仿佛“巨帆”,高高扬起。新落成的大运河博物馆,观众共享大厅和主楼两座建筑一北一南,其间一条水街穿过,观众透过玻璃幕墙即可清晰地看到博物馆内部,就如同身处一支即将扬帆起航的运河之舟。


图片

图片来源:北京文博


北京城建集团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执行经理贾成亮介绍,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项目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仿佛是镶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古韵风帆”。博物馆建设注重高品质公共空间的营造,两个相对独立的单体之间通过连廊相连,而观众共享大厅可独立对外开放,适应当代博物馆功能多元化的趋势,比传统博物馆的空间形态更开放、更灵活、更自由,且便于管理和运营。


突出“城市中的森林,公园中的建筑”的设计特点,博物馆观众共享大厅北侧将与草坡自然衔接,主楼南侧呈绿化退台层层跌落,向绿心森林公园自然过渡。主楼三层南侧的屋顶露台和观景长廊还可为观众提供在参观间隙享受自然风光的空间,可远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而两座建筑之间的“水街”在夜间也可以开放,让室内外空间高度交融,将整个区域打造成一座“永不落幕的博物馆”。


为了保护文物的绝对安全,博物馆结构按照罕遇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隔震技术,对242根结构柱都加装了隔震支座,使建筑上部和基础之间加设了一个能够“化劲”的隔震层,能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


四大类型展览登陆运河之舟


首都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冯好介绍,大运河博物馆的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四大类型展览构成。


基本陈列为展陈体系的核心与灵魂,专题展为补充与深化,开放展示丰富参观体验,临时展览为拓展与延伸。


其中,基本陈列为展陈体系的核心与灵魂,以“北京与大运河”命名,展区位于博物馆二层,面积约4000平方米。该展览以“城”为核心,聚焦北京人文地理,突出北京特色、副中心特色,讲好千年运河故事、讲好北京故事,揭示“都”给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阐释城市发展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从而与其它大运河主题博物馆基本陈列形成显著差异。


该展览的特点是以全国大运河发展历程奠定宏大的时空与叙事背景,着力突出北京与大运河的互动关系、北京在大运河历史上的龙头作用,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生态文明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


专题展由京城系列、京津冀系列、收藏系列组成。打破常设展陈的固有窠臼,每个系列围绕专题常换常新,不断推出新的专题展览,突出北京文化、京味文化的展示,彰显古都北京的活力与创新力,辉映城市副中心定位与规划目标,弘扬北京城市文化特质与悠久传统。


京城系列包括《北运河历史文化画卷专题》《“畅游大运河”沉浸式数字体验专题》《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系列专题》,京津冀系列将首先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收藏系列将推出《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藏品专题》。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京文博、首都博物馆、人民旅游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