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小暑品茶香!一起漫游武夷山,探寻非遗魅力

2024-07-06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吴臻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南平武夷山市凭借着自身特色,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游客。6月27日,在福州召开的国家公园“专‘暑’计划”大武夷研学产品发布会,再次点燃游客对武夷山的热情。本期的“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研学微旅游系列公益活动,将跟着当下热点,邀约市民一起走进武夷山,品茶趣、赏茶戏、习非遗。该活动将于7月6日(小暑)开启,持续两天,限报15组家庭,每组家庭仅限1大1小,共计30个名额,额满即止。




打卡燕子窠 听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故事


盛夏的武夷山,仿佛套上了限定滤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位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燕子窠的生态茶园更是披上了一层青翠薄纱,行走在这里,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茶香,芬芳馥郁。


“生态茶园指的是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通过实施立体复合栽培,人为创造多物种并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黎祺表示,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来到武夷山,在这里与具有生态制茶理念的茶企合作,迈出了建设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的第一步。


近年来,武夷山力推茶文旅融合发展,燕子窠生态茶园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作为本期的“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研学微旅游系列公益活动打卡地之一,主办方将邀约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这“金山银山”的美好。“今年3月,燕子窠‘三茶’统筹馆正式对外开放。” 黎祺表示,游客在打卡生态茶园时,也可走进燕子窠“三茶”统筹馆,沉浸式了解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成果。


驻芽开面采三到四叶 探寻碧水丹山里的岩茶文化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素有“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之说。时至今日,凝练着历代茶人智慧结晶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仍旧充满独特魅力。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清单中,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赫然排在第一位。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兼备红茶与绿茶的制作精华,在所有茶类中工序最多、工艺最复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程度非常明显。”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安兴表示,流传至今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



活动中,主办方也将武夷茶研习社、施嘉茗苑茶庄园等景点串联其中,让游客走进武夷茶研习社一览武夷茶史大观,了解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来到施嘉茗苑茶庄园体验喊山祭茶仪式,学习茶叶采摘,了解制茶工艺。


相关链接:

活动流程


第一天 7月6日


09:30 南平站出口处集合;

09:30—10:15 统一乘坐大巴前往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

10:15—12:00 在燕子窠生态茶园闻茶香,赏茶景,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探索武夷绿水青山间的致富密码;

12:00—13:00安排午餐;

13:00—14:00午休;

14:00—14:30 乘车前往武夷茶研习社;

14:30—17:00走进武夷茶研习社,了解茶叶栽培,一览武夷茶史大观,了解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让大家对武夷茶知识也能了然于胸;

17:30—18:30安排晚餐。


第二天 7月7日


08:30—09:30乘车前往施嘉茗苑茶庄园;

09:30—10:00 体验喊山祭茶仪式。追溯史载,传承复刻一场古老的喊山祭茶盛典,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缅怀先祖,祈愿茶叶丰收,茶事顺利;

10:00—10:40学习茶叶采摘:通过采摘茶青鲜叶的过程,了解武夷岩茶的采摘标准、技术规范及生长环境(气候、土壤),认知各具特色的茶树品种和岩茶山场,近距离接触大红袍茶树,了解茶知识;

10:40—12:00 了解制茶工艺,沉浸式体验摇青、炒制、揉捻等基本制茶工序,亲眼见证茶叶的蜕变;

12:00—13:00安排午餐;

13:30—15:30 体验宋代点茶茶百戏,注水、调膏、击拂,并以茶粉为墨,以汤为纸书写作画,尽显古代文人雅士之风韵;

15:30—16:00 品茶交流;

16:00 活动结束。


备注:本次活动不含出发地至南平市往返大交通及活动期间住宿费,其余费用均包含。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