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贵州万亩樱花开了!全国花期收藏起来~

2024-03-08 来源:智慧海都

又到了被花海淹没的时节,樱花、桃花、梨花、杏花、油菜花、牡丹花……满眼都是这个季节独有的光景。


近日,#贵州纳雍六万多亩樱桃花迎春绽放#这一话题上了热搜。贵州省纳雍县的总溪河景区,六万多亩樱桃花迎春绽放,游客们置身花海,赏花留念,尽享春日好时光。


(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除了纳雍的樱花,还有哪些地方的花要开了?向着你心目中的最美花海,出发吧!


西藏林芝

桃花朵朵 绽放“西藏江南”


在西藏林芝,繁茂的野生桃树林绵延几百公里。每年三四月,这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花朵,被大家称为“中国最美桃源”。


在林芝,可以感受到关于桃花所有的美和诗意。


盛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

赏花地点: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工布原乡景区

赏花路线:朵当村—两江汇流—尼洋河风光带—嘎啦桃花村—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


四川宣汉

檫木摇曳 点亮整个春天


华林满芳景,山间遍阳春。在四川宣汉,山林中和峭壁间藏着2000多亩明黄色的檫木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簇簇团团、鲜艳热烈地昭示着春的生机。


从空中俯瞰,檫木花仿佛给青山穿上了一件花衣,一串串铜铃般大小的花朵随风摇曳,点亮了整个春天。


盛花期:3月~4月

赏花地点:达州宣汉县五马归槽国有林场


安徽砀山

梨花盛放 美如白色花海


人间三月春如许,枝头梨花千万缕。当春风拂过,安徽砀山的近50万亩梨花次第开放,又迎来了一年里的最佳赏花期。


每年阳春,砀山遍地梨花盛放,恰似银装素裹一般。在梨树林中,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低矮的二月兰,将梨花的底色装扮成灿烂的紫色,随手一拍便美如一幅画卷。


盛花期:3月下旬~4月上旬

赏花地点: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梨树王景区


广东深圳梧桐山

毛棉杜鹃 灿若云霞


每到3月,盛开的毛棉杜鹃挂在枝头,像一抹粉色的云霞,渐染整个梧桐山,吸引万千游客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盛花期:3月

赏花地点:杜鹃谷、万花屏、豆腐头、十里杜鹃长廊


赏花路线:

路线A:北大门(梧桐山北路)—凤凰台—万花屏—豆腐头

路线B:莲塘地铁站(登云道)—杜鹃谷—万花屏—凤凰台

路线C:梧桐山南地铁站(凌云道)—十里杜鹃—豆腐头—好汉坡


河南洛阳

牡丹花开 国色天香竞芬芳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近日,在洛阳市内,各大牡丹观赏园里的早开牡丹悄悄绽放枝头。花瓣包裹着花蕊,微风拂过,摇曳生姿,清香万里,整座城市都浸润在诗意与花香之中。


盛花期:4月8日前后

赏花地点:洛阳市内主要牡丹观赏园


赏花攻略:


国家牡丹园:约750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南北园。

神州牡丹园:约718个品种牡丹盛开,主要分布在精品区、天王台、国花坛。

国际牡丹园:500多个品种牡丹盛开,主要分布在华夏园、锦绣园、九色园、万芳园。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550多个品种牡丹盛开,主要分布九色园、特色园、百花园、科技园。

王城公园:约420个品种牡丹,主要分布国外牡丹观赏区、甘棠洲观赏区、牡丹仙子观赏区。

中国国花园:约320个牡丹品种,主要分布在姚黄阁、国色广场、开元富贵广场等处。


海南三亚

邂逅玫瑰花谷的极致浪漫


在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玫瑰谷,千亩玫瑰次第绽放,花开如画。


盛花期:春季

赏花地点: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玫瑰谷


贵州毕节

岭上开遍红杜鹃


阳春三月,百花吐蕊,山色缤纷。在毕节的崇山峻岭间,人在花中游,花映人更美。


盛花期:3月下旬~4月上中旬

赏花地点: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


赏花路线:

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基)—织金洞—织金古城—平远古镇—九洞天—奢香古镇—百里杜鹃


江西婺源

油菜花海绘就春日画卷


每年初开始,油菜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3月的江西,举目皆是金色的海洋。


走进婺源,村村是景,广袤田野上金灿灿的油菜花盛开,与白墙黛瓦的村落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秀美春日画卷。


盛花期:3月~4月

赏花地点:婺源江岭、篁岭等景区


赏花路线:

江岭—篁岭—江湾—李坑—水墨上河—婺女洲—梦里老家


北京玉渊潭

樱花芬芳惹人醉


樱花因其花开较早、花型优美,成为近年来备受公众喜爱的春花种类之一,诗情画意,盛开似锦。在北京玉渊潭公园,可供游客观赏的樱花已达40余个品种近3000株。


盛花期:春季

赏花地点:北京玉渊潭公园


一起去踏春吧!



来源:人民旅游、央视新闻、人民网等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