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我国第五十七项世界遗产,就在云南!

2023-09-19 来源:智慧海都

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生动展现中国悠久的茶文化

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包含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布其中的9个古村寨,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


其中保存完好的5片古茶林面积达1180公顷,估算古茶树数量超过120万株,茶树大多高2米到5米,较大的古茶树高接近12米。


这是一片悠久的古茶林。


史学家在唐代《蛮书》和景迈山的寺庙经文上发现,公元10世纪以前,这里已经大规模种植茶园,迄今1000多年。


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布朗族与傣族的先民来到这里,创造性地采用适应自然、适度利用的“林下茶”种植方式,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茶文化景观。


这是一片生态的古茶林。


长尾单室茱萸、篦齿苏铁、滇南风吹楠、黑黄檀、大叶木兰、中华桫椤、苏铁蕨等14种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和茶树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


数据显示,古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观赏昆虫16种,陆生脊椎动物187种,哺乳动物22种,鸟类134种,经济昆虫21种。


申遗历时13年

填补世界遗产茶文化领域空白


早在2010年,针对世界遗产领域茶主题“空白”,国家文物局就倡导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并于2012年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国家文物局报请国务院将“景迈山古茶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持和指导云南省、普洱市系统提升遗产保护、管理、展示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ⅲ和标准v,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而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大会发言中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表示感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喜悦和振奋。


他表示,中国将在加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鼓励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永续传承,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旅游

编辑:梁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