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热热热!这几个避暑胜地不要错过

2023-06-27 来源:智慧海都

最近的天气就一个字:热!


北京,72年来首次出现了连续两天超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最高气温达到了39℃;山东,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达到43℃。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有185个高温红色预警正在生效中,主要是集中在京津冀、山东等地。


暑期将至,想出去玩又怕热怎么办,这几个避暑胜地强烈推荐!


图片

(北京近7天天气情况)


山西五台山

别称“清凉山”,夏季平均温度13.7℃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9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五台山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由此得名。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吉林长白山

主峰夏季平均温度7℃~15℃

狭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的主峰,即海拔1800米以上的巨型火山锥体。广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或称长白山地,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的总称。地貌类型主要有火山熔岩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冰川冰缘地貌。


长白山区气温随纬度、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以上无夏。长白山天池每年从9月中旬到翌年4月的长冬时节,飞雪不断,全年平均降雪量320毫米,降雪日数145天。


贵州六盘水

“中国凉都”,夏季平均温度19.6℃

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六个民族为六盘水市的世居民族。在长远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和传承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江西庐山

夏季平均温度22.6℃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


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庐山成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5月,庐山云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西藏林芝

夏季最高气温22℃,凉爽多雨

林芝地处西藏东南部,素有“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等称号。林芝拥有全中国最大的原始林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典型地区,森林覆盖率达47.6%。


林芝是国际生态旅游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拥有古老淳朴的工布文化和风格迥异的门珞民俗、僜人风情,拥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巴松措等一大批自然景观,拥有太昭古城、千年古堡群等历史古迹和易贡将军楼、波密红楼等红色遗迹。


湖北神农架

夏季平均温度21.9℃

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2018年9月,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神农架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2016年7月17日,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第1处、中国第11处世界自然遗产。


云南昆明

夏季平均温度16℃~24℃,四季如春

昆明市,别称春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


2022年2月15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1月中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168个重点城市中,昆明排名第三。


青海湖

夏季平均温度10.4℃~15.2℃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 


环湖及周边主要景点为日月山、倒淌河、湖里木沟岩画、橡皮山、茶卡盐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鸟岛、海心山、北向阳古城、舍卜吉岩画、尕海古城、金银滩草原、原子城西海镇、沙岛、西海郡三角城。


来源:人民旅游

编辑:梁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