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循着茶香游武夷!“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微旅游活动第四期圆满举办

2024-07-12 来源:智慧海都

N海都记者 李嘉琪


阳光和煦,满山新叶竞展姿;层层茶垄,采茶亲子笑声盈。7月6日至7日,“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的微旅游活动第四期如约而至,15组家庭踏上了一场寻味武夷茶香的文化之旅,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该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海峡都市报社承办。


走一趟绿意正浓的生态茶园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素有“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之说。近年来,武夷山力推茶文旅融合发展,燕子窠生态茶园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作为本期的“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研学微旅游活动的首站,游客们也在青山绿水间,感受着“金山银山”的美好。


据介绍,燕子窠生态茶园位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占地1000亩,是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点。在科技特派员赋能助力之下,茶园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的管理模式,依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实现茶园减肥减药、提质增效生产。



走进这片碧波荡漾的茶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泥土的芬芳交织。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茶树间,好奇地询问茶树种类及特点。大人则驻足欣赏,不时轻触那沾满露珠的嫩叶,聆听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故事。在燕子窠“三茶”统筹馆内,高科技互动展览将茶的故事生动展现,从古老的茶经到现代茶科技,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沉浸在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



学一点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午后时光,移步至武夷茶研习社,这里仿佛是一本立体的茶文化史书。古色古香的布置,配上一壶壶热腾腾的茶,让人瞬间沉浸在千年的茶韵之中。在这里,不仅研习了茶艺,了解武夷茶文化的历史脉络、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更深刻体会到了茶与生活哲学的紧密联系。


在不远处的中华武夷茶博园,叶片形的茶魂广场,象征大红袍“三红七绿”;以茶树为造型的屏风上,刻有著名辞赋家雪川所作的“大红袍赋”;广场后部则屹立着“武夷三圣”——神农、彭祖、武夷君的雕像,展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在历代名人的记叙、历史画面的再现中,武夷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精深的工艺跃然眼前。



做一回地地道道的武夷茶农


跟着茶人们走进山里,深度体验采茶制茶之艰辛与快乐,相信是每一位爱茶、学茶人的向往。次日一早,一场传统的喊山祭茶仪式在茶园里拉开序幕,大人小孩齐上阵,面对茶山虔诚祈福,鸣金击鼓,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三声“采茶喽!”结束,采茶正式开始。“一般采摘一芽三叶,采茶动作要轻,手指向上提……”在茶农指导下,大家头戴草帽,手提竹篓,三五成群,穿梭在垄垄青绿之间,手指轻轻一捻,将一片片“绿意”收入囊中。


接着,15组家庭还亲手参与了从晒青、摇青到炒制、揉捻的全过程,感受着它们在手中的变化。观看制茶过程,亲自体验制茶的乐趣,不知不觉,便重归草木之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武夷茶文化的迷人之处。



赏一次精致优雅的宋代点茶


一场别开生面的宋代点茶“茶百戏”为这次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柔和的灯光下,茶桌上的器皿泛着温润的光泽。大家在茶艺师的示范下,细致地注水、调膏、击拂,每一次动作都透露出对美的追求与尊重。最为独特的是,以茶粉为墨,汤为纸,孩子们尝试在茶汤表面绘出一幅幅精致的图案,体验了一把古代文人以茶会友、以茶寄情的生活情趣。



“金骏眉的原料只采单芽,不要叶片,而且是要茶树刚刚长出来的嫩芽,一个熟练的采工,一天也很难采一到一斤茶青。”听专业茶艺师讲解茶叶品鉴、冲泡知识,金骏眉、大红袍、正山小种等知名茶叶的特点逐渐在大家心中明晰起来,香气和口感的区别也频频引来惊叹。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