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
北方人开始洒扫除尘,
张贴窗花,祭拜灶王爷,
煮一锅饺子欢欢喜喜过小年。
然而,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到了次日腊月二十四,
南方人才迎来他们真正的小年,
掸尘祭灶,一片热闹气氛。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
则保留了过去的船家传统,
把小年定在了腊月二十五。
分明是同一个节日,
为何会有如此差异?
这就要从“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说起了。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联系到南北小年日期的不同,究其本质原因,还是政权分布的区别。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中心,受其影响,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一些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就定在腊月二十五。
有趣的是,当小年来临之时,北方的“麻糖”和南方的“年糕”,竟然有着同样的作用,期盼着一个平安顺意的丰年到来。
北方小年:
洒扫庭院,糖瓜蜜饯
☞吃饺子:小年又名“祭灶节”。在这一天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吃糖瓜:来源于民间传说,小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所以人们会在祭灶的时候放上糖瓜,好让灶王爷多说些好话,图个吉利。
☞吃火烧: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剪窗花: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南方小年:
年糕汤圆,婚嫁春联
☞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吃汤圆:小年的汤圆十分讲究馅料,多为芝麻或者花生馅,代表着步步高升,甜甜蜜蜜。若是家中杀了猪,还会制作肉馅的汤圆。
☞吃年粽: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
☞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其内容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婚嫁:南方民间认为,诸神在小年之后就上天了,便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小年不小,祭灶扫尘,
接福除旧,万象更新。
南北小年虽有差异,
但渴望团圆的心情,
总是一样的。
祥和小年至,新岁启新程。
在小年这一天,祝愿你我:
所求皆如愿,年年有丰裕!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旅游、网络等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