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即将到来,
有不少人来北京旅游,
故宫是必不可少的一站。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到今天已经有604年的历史,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到今天也有99年的历史了。
明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百年之际,
筹备已近十年之久的故宫博物院北院
也将全面建成!
(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故宫博物院北院位于北京西北郊,
海淀区西北旺镇的西玉河村。
南侧临水,北面叠山,
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距离故宫博物院30多公里,
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为什么要建故宫北院?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宫殿群,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既然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建分院?
故宫文物收藏数量之大,品类之丰富,珍贵性之高,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也技艺精湛。不过,修复文物受到很多条件制约。
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故宫博物院北院项目总负责人都海江表示,每年故宫本院展览文物的数量不到1万件,但是北院区建成了以后,每年展览的文物可以达到2至3万件。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介绍,修复文物要有季节性选择,环境条件非常重要。春天或秋天温度、湿度相对较好;冬天寒冷干燥,绘画修复的过程中要用水,脱水迅速就会裂;夏天雨多水大,屋里会滋长微生物。
故宫博物院有186万件馆藏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画、纺织品等文物的物质载体会逐渐加快性能衰减,传统黏结剂等材料也会逐渐功能减退,这就使得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需求增加。
北院区建成后,将扩大文物修复的空间,可以更加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升级文物修复仪器设备,加快故宫文物修复和保护的速度。它还是开放式的,能让更多观众看到修复的精湛技艺。
故宫北院还具备哪些功能?
除了展出文物,故宫北院还将具备哪些功能呢?
都海江称,故宫博物院所承载的东西现在太多,故宫的古建筑里面,甚至还充当办公室和库房,存在不安全因素。北院区的建设有效保障了文物和古建筑的安全、游客的安全和可移动文物的安全。
故宫北院建成后,将最大限度腾退故宫内被办公和文物储存占用的古建空间。同时,很多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防虫、防蛀、防氧化,甚至需要放置在特殊气体内的文物,新建的故宫北院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储存条件。
故宫文物修复的传统工艺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门类最全,其中“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以及“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技艺”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的修复与研究是故宫重要职责之一,北院的建成不仅能够提供超大空间,还将为大型文物修复配备相应的吊装设备,并提供专门通道等特殊保障。
故宫北院选址有何讲究?
北院区为何选在北京海淀区西北旺镇的西玉河村?
明清时期,紫禁城外也有很多皇室休闲空间。所谓三山五园,指的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和静怡园,均在今日的北京海淀区范围内。
都海江表示,西玉河村是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它的原地名叫崔家窑,有三口窑址,这个是清代的窑址,曾经给紫禁城来造砖、瓦、琉璃构件等,所以它曾是紫禁城的一个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海淀区的三山五园相互映衬。
北院区长啥样?
相关负责人介绍,故宫北院项目总用地面积11.56公顷,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南面临水,北面叠山,金顶建筑形成一条轴线,作为整个建筑体量的中枢,红墙黄瓦的故宫元素凸显。
北院区拟建成文物展示中心、文物修复中心、文物展厅、文物周转库房,以及宫廷园艺中心,并将设立国际文物修复平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
都海江表示,北院区项目不是采用把故宫的古建样式直接搬去的这种模式,它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借鉴了故宫的一些元素,建成了以后应该说是一座简洁、厚重、大气的博物馆。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故宫北院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在20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时,全面建成。
我们期待着,
2025年,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时,
一个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利用空间,
气势恢宏,脱颖而出!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晚报、人民旅游
编辑: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