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囤旅游”产品真香?注意看清产品说明避免踩坑

2024-07-09 来源:智慧海都

“囤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将机票酒店、目的地门票等旅游产品像日常消费品那样“囤起来”,先买了放着,想用再用,不想用或没有条件用就取消。价格优惠、有效期长、随时可退,种种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人直呼“真香”。


看到这里就已经准备下单了?先别急,“真香”背后可能存在陷阱,相关的法律问题还是要提前明晰。


购物车里的远方


在旅游产品预售平台上,不少“囤旅游”产品都标注着“先囤后约、不约可退”等字样。看好了先下单,确定出行日期后再预约,不想要随时可以发起全额退款,商品过期后也会自动退款。


相比确定出行时间、目的地后,再进行酒店预订和门票购买的传统旅游模式,这种新消费模式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没有心理负担和金钱成本。


其实许多旅游爱好者不仅有专属的社群,还有专门的App,遇上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大家都会及时分享。高考和中考都结束了,其他年级的学生也放假了,好多群里面就被“研学游”“亲子游”这些产品刷屏了,有点类似健身、瑜伽的会员卡,什么时候想去都可以。


“‘囤旅游’”的模式与充值会员卡的消费模式存在相似之处,两者都需要消费者提前为未来的消费买单。《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表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上讲,“囤旅游”主要是通过提前购买机票、预定酒店、门票等方式锁定具体消费标的,消费者与商家达成附期限的合同;而储值会员卡的模式是用户前期预存金额,而后消费时可享受到折扣等福利,其与“囤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存在的最大差别是具有会员身份。同时,会员制模式也要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预付卡的监管。


当心兑换难


“屯旅游”这种模式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不少人购买“囤旅游”产品后,遇到了预约难的问题。尤其是在节假日或旅游高峰期,部分产品需要提前很久预约,甚至可能需要加价才能兑换;有的产品在售卖时混淆视听,以次充好;有的提示不醒目不规范,“随心买”之后并不能“随心退”。


种种乱象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冲动消费,要注意看清产品说明,避免踩坑。但本质上,一份产品就是一份服务合同,能否如期完整兑换,考验着商家诚信。数据显示,2023年“囤旅游”的消费者规模比2022年同期增长超过1倍,接下来是持续壮大还是就此萎靡,更是决于商家诚信和行业监管力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法制日报、上观新闻、人民旅游

编辑:丁小燕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