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新闻详情

再见了!巴巴爸爸的爸爸

本报记者 海都报网 2020-03-29 来源:海峡都市报


昨天,法国各大新闻网站都报道了一个名叫Talus Taylor的漫画家逝世的消息。这位漫画家其实早于2月19日就已过世,但是神通广大的法国媒体直到今日才得知消息。


他就是《巴巴爸爸》的创作者,中文名译作德鲁斯。



《巴巴爸爸》是70到80年代间出生的孩子都无法错过的一部动画片,1988年,它被当时唯一的全国性少儿节目《七巧板》引进,成为最早在中国播出的外国动画片之一。


我还记得当时的配音是一个儒雅的男声,说话带着那个时期流行的华丽译制腔,例如巴巴爸爸逢人就说:“你好啊,先生”、“你好啊,太太”。我小时候就觉得,比起总是抖脚吹口哨的米老鼠,巴巴爸爸真的是很高贵又有教养。


长大后才知道,这个让人充满美好想象的声音来自张云明,美国迪斯尼中国公司艺术总监,《西游记》里的唐僧就是他配的音。


2013年,“金龟子”刘纯燕重新配了一个女声版。(话说光是提到这些人的名字就觉得自己好老。九零后小圈友们,你们知道谁是金龟子吗?)



网友自发为巴巴爸爸画图纪念


2012年,漫画版《巴巴爸爸》正式引进中国。这件事的“幕后推手”是号称“中国出版界第一批流动的高层人才”(言下之意就是第一批走出体制的高层)的白冰。白冰当年为了接触大隐隐于市的德鲁斯老爷爷,派编辑天天在传说中老爷爷经常光顾的“祖尔”咖啡馆坐等。无奈老爷爷隐得太深,编辑只好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让咖啡馆小哥转交。


接力出版社的总编辑白冰将巴巴爸爸图书引进中国


果然文化人就是容易被纸笔打动,老爷爷不仅给了版权,还亲自来中国做了宣传。当天,老泰勒身穿一件用手工缝了很多兜的粉红色衬衫。他说:“这就是一件普通衬衫,但是让朋友缝了好多兜,因为要放好多东西。粉色是因为小朋友都知道巴巴爸爸是粉色的,所以这也是我的工作装。”


在铺天盖地的悼文中,几乎所有媒体都回忆了当初巴巴爸爸诞生的那一幕:


1968年,著名的巴黎风潮过后,泰勒和身为建筑师的妻子(已于2012年过世)从政治阴云中偷得一日闲散,在卢森堡公园中散步。一个孩子从身边跌跌撞撞地跑过,嘴里喊着只有妈妈才听得懂的语言:“巴巴~巴巴哒~巴巴~”身为法国人的妻子认为孩子说的是棉花糖(barbe à papa),但是不懂法语的老泰勒(是的,他是美国人)却从这无意义的声音中得到了灵感。他们立刻走进一家餐馆,开始画这个粉红色的,圆圆的,柔软的,像棉花糖一样的小人。


再以后,巴巴爸爸遇见了通体黑色、美丽动人的巴巴妈妈,两人结婚生下了七个颜色各异、性格不同的孩子,分别是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祖、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和巴巴布拉伯。巴巴一家和人类们和谐相处,过着充满快乐和惊奇的生活。



年轻时的巴巴爸爸和爸爸妈妈


关于爱和善良的故事


巴巴爸爸的爸爸2011年曾经受邀来访中国,当时“巴巴爸爸经典系列”图书的作者泰勒和他的儿子托马斯来到中国,在北京和上海他们和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你~们~好,我~是~巴巴~爸爸~的~‘爸爸’。”德鲁斯·泰勒用强调怪异且很不流利的中国话,说出了这样一句有趣的开场白。在说最后一个“爸爸”时,他还特意用手比划了一个“拐弯”的手势,显得更加滑稽。在场的所有人立刻笑了起来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看过这位82岁的可爱老头笔下的《巴巴爸爸》。泰勒身穿着的那件粉红色衬衣,这让人们很容易把他和他笔下同样是粉红色的“巴巴爸爸”联系在一起。





从当时的媒体专访中,可以看到这个老头的中国情结。他自称“喜欢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和《三字经》还有《咏鹅》。”


  记者:我爱“巴巴爸爸”,周围的孩子也爱。我们在里面读到了爱、欢乐和想象力,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


  泰勒:“巴巴爸爸”关于爱和比较善良的一部分,是来自于我的妻子,我不可以抢这个功,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温柔的女性。


  记者:您当时是怎样创造出“巴巴爸爸”这样一个形象的?


  泰勒:我们的灵感来源于小朋友们,开始的时候是用泥巴做雕塑,跟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把它揉成一条蛇,又揉成不同的形状。这样就构成了“巴巴爸爸”的开始。


  记者:“巴巴爸爸”里面有7个不同的小孩,为什么有不同的造型和颜色?


  泰勒:之所以设计成7个孩子,主要是在颜色上想用这几种最简单的颜色来搭配,就是红、黄、蓝等。比如红和蓝配起来是绿色,其他颜色也可以掺和起来变化。我们想用越简单的颜色越好,所以就构成了7个孩子,而且7个孩子构成了七天,正好一个星期。比如说小朋友们拿着黄色和蓝色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记者:您还会创造“巴巴爸爸”系列之外的作品吗?


  泰勒:已经有了新的形象了,但是没有“巴巴爸爸”那么成功。我们有可能会再创造一些新的形象,但是“巴巴爸爸”一家是我们最心爱的,最喜欢的形象。


  记者:您能告诉我们“巴巴爸爸”经久不衰的秘诀是什么吗?


  泰勒:“巴巴爸爸”这个成功的秘诀太神秘了,我自己也不知道。之所以成功,可能因为“巴巴爸爸”一家有自己的生活,有的时候我其实想创造一些别的东西,但是由于“巴巴爸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生活,我也无法改变。比如说“巴巴爸爸”虽然可以变形,但有些形状是不可以变的。很多人去伦敦的时候,都会去参观福尔摩斯的家,大家觉得福尔摩斯已经成了真的存在过的人物一样,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巴巴爸爸”也是一样。


  记者:您的围巾上也有一些中国结的图案,是不是特意为了这次中国之行而设计的?


  泰勒:是的。确实是专门为了这次中国之行而设计的。因为我在巴黎有个朋友说,中国结是代表幸运,会带来运气,“巴巴爸爸”来中国一定要戴中国结。


  记者:昨天我在现场听您说您很喜欢中国,那么,您能告诉我,您喜欢中国的哪些方面吗?


泰勒:我最喜欢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因为电动自行车非常环保。他实际上是摩托车的行动方式,但是用的是电池,所以对空气完全没有污染。“巴巴爸爸”非常喜欢蓝天,喜欢白云,比如说在美国,在加州的洛杉矶,在10英里以外就能看到很多被污染的天空,那边的污染很厉害。在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国家环保意识很强,都想保护我们的环境,“巴巴爸爸”的一家也很喜欢蓝天白云和好的环境。作为环保来说,电动自行车是很好的方式。“巴巴爸爸”一家的环保意识非常强,对环保非常重视,我从一开始创作“巴巴爸爸”的时候,大概在1970年左右,从第一个系列开始,你就可以从里面的故事感觉到,“巴巴爸爸”的孩子们都要保护环境。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爸爸妈妈们很喜欢“巴巴爸爸”这个系列,也很尊重这个系列,因为这个系列动画片或者图书,给孩子建立了一个榜样,教孩子要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


  记者:请问一下您对中国的动画片有什么了解吗?


  泰勒:我昨天早晨起来8:30打开中央电视台,就看到了播出《喜羊羊和灰太狼》,看起来很可爱,一只小绵羊,一只大灰狼一直要拿着枪打它,非常生动可爱。


  记者: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喜欢吗?


  泰勒:中国文学有很长的历史,比如说像中国唐代的洛宾王,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做诗,写出了《咏鹅》,我也在学中文,也学了这首诗,让我很震撼,这么小的孩子写出了如此优美的诗歌,太了不起了!同时我也学到了《三字经》,《三字经》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儿童文学,而且对我也是一种震撼。但对《三字经》的内涵我还不太了解,只是这种三个字、三个字并且很押韵的形式,觉得让孩子很容易记,很有意思。《三字经》非常有节奏感。比如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在小孩学字母的时候,大人就会重复让他说,比如NN、HH,有些欧美人编儿童图书的时候,想让小孩子重复,通过重复学到东西,但是小孩子并不喜欢这样的重复,可能像《三字经》那样有节奏感的形式,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说“巴巴爸爸”这个书的名字,其实也是为了方便小孩子读,因为刚出生的小孩子一般只会发唇音,像M,P,B这些。不光是中国,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发音都是bb、pp这样的音,一两岁的小孩刚会说话,就可以发“巴巴爸爸”的音了。


亲近中国的理由


在中国泰勒受追捧


  环保是“巴巴爸爸”40余年来不遗余力宣扬的理念,泰勒来北京第一天就发现了“中国独有的”电动自行车,“这个主要是环保,比欧洲国家更先进一点”,“‘巴巴爸爸’喜欢蓝天,在美国和欧洲,很多城市都被污染了,尤其是洛杉矶。”


  泰勒向白冰赠送了一幅“《咏鹅》的中国记忆”:紫色的巴巴贝尔变成了一只鹅,顶着一小撮头发的7岁诗人骆宾王正晃着手,酝酿着诗意;巴巴爸爸在巴巴妈妈的黑衣服上写下“咏鹅”二字;黑色的巴巴伯留着爆炸式发型,正用毛笔在白纸上聚精会神地写着“白冰”——这两个汉字笔画简单,便于泰勒书写,但他在创作草图上也练过多次。


  泰勒推崇《咏鹅》,因为“这些都是他(骆宾王)自学的”,这首诗的简约、灵动与“巴巴爸爸”的风格也一致。它所传达的教育理念,更与《巴巴爸爸的学校》一书主张的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有一致性:“很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他们自己想学的东西。我认识很多人,他们学的时候是一样东西,结果变成出名的人才的时候,却是因为另外的一项才能。对他们来说,学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


  无论在北京还是上海,泰勒像个老小孩儿一样见缝插针地用汉语点菜、叫出租车,但更多时候还是得求助中文老师思静:“我的词汇量很少。我也很想认识中国字,学习书法,她是我的老师,教我笔画,哪画先,哪画后。”


  泰勒与中国尤其是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二战”期间,其父作为运河专家被派往上海工作。青少年时期,泰勒经常听父亲描述沦陷中的上海如何照样跑马,“所有的娱乐业还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继续进行着。日本人以为他们已经控制了中国,但是他们并没有”,“中国已经走了几千年了,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会继续走下去”。父亲也为小泰勒讲解诸如“庖丁解牛”等中国智慧,“他从开运河的那些人身上学到了比专业知识还多的东西”。


  对上海,泰勒有着额外期待。他半个多世纪前就开始收藏介绍18世纪中国船舶的画册,“能告诉你中国古代船舶10种以上不同的功能”。当听说北京很难看到古船博物馆后,他把希望寄托在了上海。


  吸收更多中国元素是“巴巴爸爸”继续拓展的一大趋势。毕竟,二三十年前,就有中国动画公司向泰勒寄赠动画样片、表达合作意向。近些年来,“因为有网络,每个星期都有好几百封从中国寄来的读者来信,他们很想多知道一些‘巴巴爸爸’的事情”。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喜欢六种武器,请关注我!
公众帐号:海峡都市报-六种武器
微信号:hxdsblzwq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