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臻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新中式”旅行成为年轻游客旅游的消费热点,去古镇旅游也成了很多人的出游选择。福建宁德霍童古镇也在这个假期火了。宁德文旅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期间,霍童古镇在宁德的热门景区中位列第三。
“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研学微旅游系列公益活动的第二站,将跟着当下热点,邀约15组家庭一起走进霍童古镇,品读古镇别样的历史文化韵味。活动于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开启,限报15组家庭,每组家庭仅限1大1小(儿童身高不超过1.5米),共计30个名额,额满即止。
扫上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报满即止!
霍童,一座美丽的生态旅游休闲文化名镇,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等殊荣。在这个千年古镇上,有一条1400多年的水渠,是迄今发现的系统最完备、技术水平最高的灌溉工程遗址,2017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黄鞠灌溉工程”。
黄鞠灌溉工程分为右岸(渡泉洞)龙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两个灌溉工程系统,由隋朝谏议大夫黄鞠主持兴建。“在我国众多突出的治水案例中,大禹治水国人皆知,都江堰工程无人不晓,而黄鞠灌溉工程,这项一千多年前治水奇迹性工程则鲜为人知。”黄鞠的后裔、霍童镇文物安全员黄郑坤说,黄鞠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的水利专家之一。黄鞠灌溉工程具有农业灌溉、生活供水等综合功能,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两处灌溉渠仍然灌溉着万亩农田。
据介绍,旧时的霍童溪两岸土地适合耕种,但因为山峦的阻挡,溪水无法直接引入,农田生产力低下。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出更好的耕种条件,黄鞠决定在霍童溪取水,穿山引水。“穿山引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黄鞠创新了火烧水激凿石工法。”黄郑坤说,当时他们将木炭放在石头上烧,烧热了后,再用冷水浇石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石头爆裂,再用工具一点点撬开,硬是在山梁中凿出一条百米隧洞。最终琵琶洞渠建成,总长9000多米,由明渠与5段隧洞连接而成。
在网络上,曾流传这么一个段子:给钓鱼佬一根线,他们能钓起整片鱼塘的鱼,而给福建霍童镇的人一根线,他们却可以让狮子在舞台上起飞。到了霍童古镇,看一场霍童线狮表演,成了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中国民间,舞狮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霍童线狮是其中一项闪亮的民俗瑰宝。2006年,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德霍童线狮非遗传承人陈新杰表示,线狮舞台的上方,常高悬着一面“中华一绝”的牌匾。线狮的“绝”,主要“绝”在表演和制作。
制作上,数条绳索构成了线狮活动的“神经系统”,它们一头系在狮子头部、尾部、背部等关键部位上,另一头则穿过舞台横梁上的滑轮,借由表演者在后台不断拉动,让10至30公斤不等的狮子“活”起来。最绝的是,表演者拉线时,凭着锣鼓声的节奏和双手的轻重缓急,来“遥控”狮子动作和神态的。
陈新杰告诉记者,当下随着传承工作的开展,线狮曾有的旧规矩也在打破,比如“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现在,霍童当地学校正大力推广线狮进校园活动,他也想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霍童线狮,爱上这项非遗技艺。
“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研学微旅游系列公益活动第二期活动流程
“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研学微旅游系列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为期一年,设计了7大系列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11537”思路和布局,做好文化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四篇文章”,全面打响“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
第二期活动流程如下:
08:00—10:00海峡都市报社门口集合,统一乘坐大巴前往宁德霍童古镇;
10:00—12:00参观黄鞠故里、黄鞠灌溉工程,深刻感受流淌千年的治水智慧;
12:00—13:00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报名者自理费用);
13:10—13:40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霍童线狮表演,与线狮非遗传承人互动;
14:00—15:30走进霍童古镇,感受别样的人文古建;
15:30—17:30返程回到海峡都市报社,活动结束。
编辑:梁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