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臻
11月24日至26日,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召开。
会议指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协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支持各地通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就业增收、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各地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涉及1721个县域,直接吸纳27万余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帮助当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记者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近年来福建持续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3人。全省各地认定219家非遗工坊,有效丰富了乡村文旅应用场景和业态。其中,“连城宣纸:绘制乡村振兴精彩画卷”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沙县小吃集团等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遗工坊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就业创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有的 219家非遗工坊已直接吸纳的脱贫人数 3200多名,各非遗工坊脱贫人口人均月收入近 3000元。
编辑:魏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