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新闻详情

2018孝行海沧“写家书·传家风”主题家书征文评选

本报记者 海都报网 2020-02-10 来源:海都报网

N海都记者 许茵茵 张燕红 林秋燕 郑薇 魏暾 陈青松 文/图

核心提示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在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孔子学堂22名衣袂飘飘的书童整齐且押韵的吟诵声中,6月23日下午,由厦门市委文明办指导,海沧区委宣传部、海沧区委文明办和海峡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孝道文化论坛暨2018孝行海沧公益季启动仪式在海沧正元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

作为2018孝行海沧公益季主活动的“孝道文化论坛”,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孔子第73代传人、百家讲坛名师孔庆东作为主讲嘉宾,带来了“忠孝传家久”的演讲。

活动当天,主办方还为“写家书·传家风”主题家书征文活动中的获奖家书进行颁奖,同时,海沧首批孝行企业联盟也正式成立。此外,十佳孝道民星评选等配套活动也将陆续开展,整个系列活动历时约半年。

  2016年度海沧十佳孝道民星叶文耕(右一)为获选一等奖家书的获奖人郑爱玲颁奖,其丈夫陈聪侬代领

在2018孝行海沧公益季正式启动前,多项预热活动就已率先启动。5月3日,海沧区委宣传部、海沧区委文明办、海峡都市报联合主办,海沧区教育局、海沧区人武部协办的“写家书·传家风”主题家书征文评选活动发布征集消息后,在社会上引起共鸣,收到200多封家书。

6月12日,“写家书·传家风”主题家书征文评选活动专家评审会举行,现场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共8封,优秀奖8封。活动现场,主办方也对本次评选出的优秀家书进行颁奖。

厦门外国语海沧附属学校老师石丹,朗诵了本次一等奖的家书《最可爱的人亲启》。这封家书出自一名军嫂郑爱玲,他的丈夫是海沧驻区部队的一名官兵,她用朴素的语言,把对丈夫的爱,对公婆的孝,在信中娓娓道来。

“前段时间,我老公受伤,因工作原因通讯又不方便,而且有些话不好意思当面说,就想着写信问候一下,没想到获得了一等奖。”郑爱玲说,很惊喜也很意外。之前思念丈夫又联系不上的时候,就会写信。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爱玲非常理解丈夫的工作。“我嫁给了他,他却嫁给了部队,他是职业军人,心系人民是他的职责。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孤独、寂寞和奉献,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不让家里拖他的后腿。”

对于本次家书征集活动,郑爱玲觉得很有意义。“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凝聚古人智慧的文字的韵味,还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家风,在当下网络时代,是很有意义的活动。”

由于工作原因郑爱玲无法到场领奖,由其丈夫陈聪侬代为领奖(他也是本次活动的优秀奖获得者)。陈聪侬表示,很感谢主办方举办家书这场活动,很有意义。他常年没在家,谢谢妻子一直以来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对家里老人和孩子的照顾。

而获得二等奖的其中一封家书,是已故的人民教师王新民,17年前写给孙女蔡一娉的家信。

“这封信我珍藏了十几年,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是我进步前行的动力,这次之所以投稿,主要是为了将这封家书里蕴藏的精神和爱的传承下去。”海沧区天竺幼儿园园长蔡一娉说。

对于蔡一娉来说,外公不仅是她挚爱的亲人,也是她的人生导师,教会了她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她塑造了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类似的活动,看到了很多来自基层质朴的、充满爱的故事,很受感动。”蔡一娉认为,家书是情感的纽带,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这种模式应该继续传承下去,让优良家风和孝道文化得以一代代传递。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返回顶部
海峡都市报官网归海峡都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海峡都市报社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闽ICP备07502384号]
Copyright © 2022 海峡都市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